对于网络技术实力的积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建立以及创新资金的获取,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在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数据分析,软硬件资源整合,云服务以及工业创新设计,虚拟产品研发能力等,都是企业需要具备的技术储备,因此互联网企业的人才流动性也非常高,如何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为员工实现个人抱负和企业、社会共赢是每个互联网企业管理者都要思考的问题。目前互联网产业是员工持股计划集中度最高的社会部门之一,充分说明了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在于培养的客观性,基于创新文化留住人才的实践措施是互联网企业商业创新路径的起始点。
在互联网企业发展中后期,资金往往成为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能力的瓶颈,淘宝网依托于阿里巴巴集团的资金优势,使得其消除了发展的后顾之忧,而大量互联网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资源,因此,谋求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和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凭借。而在企业的资金“狼多肉少”的情况下,借壳上市、债券投资以及获取民间资本等,也应该成为互联网商业创新之路上的有力辅助。
(二)创新条件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首先要建立在足够的市场成长空间和消费市场规模基础上,在淘宝网创立初期,我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和网络购物人群数量都较为有限,而世界范围内网络购物发展已经如火如荼,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存在巨大发展前景,互联网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具有整合的内在基础,因此淘宝网对于建立时机的把握非常准确,很多商业创新都是在迎合时代发展和消费者潜在需求未被满足的条件下形成的这对于未来互联网产业的新进入者谋求商业创新是很好的启示和借鉴,而淘宝网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依托,持续获得保障性资金的优势,也值得互联网产业的后进者进行思考。
对于破除传统商业垄断势力的尝试也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消费形成变化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谁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以及让渡消费者剩余,谁就能在互联网产业中保持主动。从淘宝网的成功经验来看,率先在本行业内挑战易趣网权威,随后全面进入交叉性行业(如支付方式,物流,数据分析等)的行为甚至引发了传统产业经济发展的变革,其中互联网金融的成功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商业模式创新不但可以在新兴产业内进行,并且还可以通过颠覆传统产业而获得实现。在产业资源交叉融入日益频繁的今天,互联网物流,O2O交易等,都具有巨大的商业模式创新潜力。
谈到互联网经济,消费者、监管部门,企业共同构成利益主体,互联网企业的创新策略,就应该依据不同的利益主体特定性进行制定。对于消费者来说,互联网企业采取的普遍态度是迎合与吸引,因此建立粘附性较高的商业交易模式是互联网商业创新应关注的重点。无论是免费策略、打折策略、促销策略,还是近半年来兴起的互联网消费节日化策略,其最终目的都是吸引消费者的不断参与和进入,通过“微利多销”的手段来赚取利润;对于企业来说,其关注点应在改进技术以及促进研发方面,与金融业共担研发投入,收益共享,最终实现“以新求变、以变谋动、以动获利”的交易程式。
当然与其他新兴产业类似,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指引和法律监管,任何有悖于政府政策的商业创新都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性,部分甚至违法犯罪,例如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的互联网P2P贷款产业,频发的破产事件是其不能称为合格的商业创新。对于处于网络经济大潮中的小企业来说,只有像淘宝一样,以“企业营利、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进步”为导向的商业创新才是合格的创新,在我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经济组织合作以及消费维权等法律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现有制度法规和商业道德准绳是互联网企业创新的内外约束,同时在其商业创新策略中也最具有隐形保障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