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能否立足内外环境,结合其组织特点,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特色化经营战略,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代表当代经济的民营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提出了可供参考选择的几种特色化经营战略思路,如:中小企业“小而专、小而精”战略、联合集群化经营战略、产品服务特色化经营战略、钻空隙经营战略、协作特色化经营战略和持续技术创新战略等经营战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特色化、经营战略
【正文】:
近年,我国经济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尽管面临投资过热、结构调整以及经济转型,但整个经济无疑还是创造了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新一轮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重组的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生产交易方式、经济组织和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更好地适应环境,谋求持续快速增长,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界定
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而且是一个如何界定企业规模的实践问题。一般而言,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可以有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定量界定试图通过一定的数量标准来准确划分中小企业,主要包括从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以及销售收入三方面进行界定。这些数量标准是相对的,会因国家、地区、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一般把雇员不超过500人、销售收入不足500万美元的企业,称之为小企业;而欧盟规定雇员在500人以下,固定净资产在75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界定的中小企业为从业人数300人以下或资本金1亿日元以下的工矿企业,从业人数100人以下或资本金3000万日元以下的商业批发企业,以及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金1000万日元以下的零售和服务企业。(注1)而定性界定一般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界定,试图从本质上判断其在竞争中是否具有先天的弱势地位。一般定性界定标准包括三个特征,要看是否是独立所有(如要求业主持有50%以上的股权)、自主经营(要求业主本人控制自己的企业)、较小市场份额(如要求在其经营领域不占垄断地位、不能以资本市场融资等)。
目前,我国在社会认同和制订扶持政策的实践中,各界对中小企业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除国家确认为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注2)同时,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更多的是根据营业额和市场价值等标准来确定。200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对中小企业又作了具体的界定,规避了以往以资产和销售总额为界定标准的弊端,提出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并结合不同行业特点来划分的标准。以工业为例,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总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的企业,即为中小型企业。在其他行业,比如建筑业、餐饮业、邮电通讯业等,都各有自己的标准。但是,此标准一方面没有对其它行业中中小企业的划定给出标准;另外一方面,此标准的意义更多的在于确定何种规模的企业可以享受政府优惠扶植政策。所以,笔者认为,对于经济理论研究而言,中小企业的界定似乎并不应当拘泥于此标准。本文讨论的对象主要指民营和公司制化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笔者所在的代表当代中小企业的浙江民营企业。
(二)我国中小企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中小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 ,销售收入占57% ,税收占40% ;中小商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总共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全国出口总额中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注3)中小企业在繁荣市场、增加就业、转变结构、创造税收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并且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诞生,同时也有不少中小企业消亡,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1.缺乏个性特点
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在经济中的独特位置决定了其性格特征是一个缺乏个性的群体。其原因一是宏观因素制约:国家在政策的指导、资金的扶持、技术标准的制定、环保指标的分配等方面偏重于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经济增长点,创办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等这一类中小企业。由于受政策、资金、技术标准和环保指标的限制,中小企业只能进入投资少、见效快、就业率高的行业和领域,以至于形成随大溜、盲目跟风的局面。二是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2.经营理念落后
企业经营者的素养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构成仍处于较低水平,他们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经营理念落后。当前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仍未从家庭经济中脱胎出来,经营管理仍处于小生产阶段,疲于追随市场找客户,疏于确立本企业的个性和理念。其主要表现:一是产品开发不够主动,钻进成熟产品市场得过且过,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不相适应。二是营销手段不够灵活,与现代企业的营销技巧相差甚远。
3.产品技术落后
在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产品转入供过于求、市场面临激烈竞争时,就不应该盲目自信继续原有低水平、低科技含量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依靠价格战获取利润,而是要认清市场形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新技术,促进企业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但现实情况是中小企业重复上项目,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产品结构严重失控,经营业务高度重合,这是造成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重要原因。
4.中小企业的规模小竞争力差
中小企业一般情况下投入规模小产出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和领域,无力实施高成本战略与其他企业竞争。
通过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商品生产重合度过高导致供过于求、恶性竞争,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二、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特征分析
(一)灵活性、决策快的经营特征明显 关于中小企业特色化经营战略的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