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还将总结出的“事业成功的十大法则”与员工共勉。十大法则是: (1)忠诚你的事业; (2)与同仁建立合伙关系; (3)激励你的同仁; (4)凡事与同仁沟通; (5)感激同仁对公司的贡献; (6)成功要大力庆祝,失败亦保持乐观; (7)倾听同仁的意见; (8)超越顾客的期望; (9)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10)逆流而上,放弃传统观念。这十大法则中有七条是讲员工关系的,在沃尔玛的整体规划中,建立公司与员工的合伙关系被视为最重要的部分,处理员工关系常用“分享信息”和分担责任,它使人产生责任感和参与感。沃尔玛的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所以,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公司努力、高效地工作。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沃尔玛公司一贯秉承帮助顾客节省每一分钱让顾客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对环境的社会责任目标简单直接:资源零浪费,能源零浪费。尊重他人 服务顾客 追求卓越。相信人民的生活会逐步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兄弟之情。同时,我们看到很多公司都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而沃尔玛今天的捐赠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对于沃尔玛公司这样一个世界顶尖的500强企业有如此强烈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我们深表赞赏!也对沃尔玛在中国的员工深表感谢!人们在为企业发展给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繁荣带来丰硕成果而兴奋的同时,也关注到企业发展背后所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企业在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正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很好地契合了这一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市场需求链。企业社会责任不再是一个企业的单独行为,而是全球供应链包括制造商、供应商、采购商和品牌商共同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也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单独行为,而是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企业社会责任列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并充分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直接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建议沃尔玛第四任中国区域总裁能运用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从而避免沃尔玛企业文化在中国发展中出现的偏差,使沃尔玛企业文化能在中国得到真正的回归、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沃尔玛的确获得了许多荣誉,但沃尔玛在创业阶段应当说是十分艰辛的,它面对的是西尔斯等强大的商业巨头,大城市的市场已被瓜分完毕。但沃尔玛恰恰抓住这一点,独辟蹊径,开辟农村市场,一步步做起,以星火燎原之势,后来者居上,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零售商。
四、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 企业方面—加强企业对社会责任内容的正确理解
企业社会责任的误解,从侧面反映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内容理解的欠缺,还未发现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益处,没有意识到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环境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能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双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一些内容,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保证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不得欺诈消费者和取暴利。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就是要按照债务合同的要求,按期还本付息,为债权人提供借贷安全。企业对雇员的责任,要求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规,承担员工安全、福利、教育等方面的义务。企业对政府的责任,要按照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并依法接受政府的干预和监督。企业对社会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环保事业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企业应将道德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将道德建设的目标和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企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实施机制,且最好设有专人负责道德建设,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探索可操作、易考核的道德实施体系。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生产经营目标要明确而且要与道德建设目标相一致;同时要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考察,不仅要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成果,更要评价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道德后果。
(二) 打造承担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及道德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越来越关注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本文对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产生、责任界定、度量方法和影响企业披露的相关因素等。选择一个行业,树立一个品牌,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这份责任是对环境,对客户,对社会的责任。卡本投身于建筑结构加固行业,致力于打造加固材料领导品牌,勇承担社会责任,在坚持创造利润的同时,尽一己之力,推动行业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范围的不断展开,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来进行研究与实践成为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