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信息的成本过高。企业所要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内容复杂、多样、广泛,要求企业在提供这些信息时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要求企业自身去做大量的社会调查,结果是企业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致使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信息的成本过高。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积极性。
社会责任成本是由经济行为所导致的社会代价,需要用货币形式加以计量,但由于它具有潜在和间接的特点,使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计量十分困难,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
1. 计量主体难以确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成本的涵盖面应当尽量全面,即尽可能包括一切相关成本;效益的内涵也应该尽可能完整。但是,对企业及其经营环境认识的有限性导致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难以被全面认识。由于转嫁给其他经济组织或社会承受的耗费或损失与产生这些耗费或损失的行为主体相分离,社会责任成本计量的主体应该是耗费或损失的承受者,还是产生耗费或损失的行为主体? 难以完全确认。
2. 计量方法的主观性。由于社会责任成本涉及未来的潜在损失,往往无法直观地通过已发生耗费或损失的原始数据进行核算,在许多情况下,只能依靠职业判断来确认,因而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3. 计量结果的模糊性。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非经济效益。某些经济效益例如成本降低,生产率提升等能够量化,大部分的经济效益及非经济效益很难量化。虽然有些成本效益可以被明确定义,却无法用货币可靠计量,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例如,企业适当的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企业树立的良好形象和形成的良好文化,但是良好形象和文化到底有多少价值,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的形象受损,但是这究竟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在目前的会计理论体系下根本无法可靠估量。
三、改进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管理的措施
有效管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要做到:一是最大限度地增加积极影响;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影响;三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科学计量社会责任成本、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构建社会责任成本评价指标体系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有效管理的手段。
1. 科学计量社会责任成本。社会责任成本的计量除部分成本可用货币计量外,还有相当部分需要借助非货币计量方法。社会责任成本的计量应结合使用各种方法,比如,当社会责任成本无法直接决定时,可以通过估计替代品来确定;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发生的实际支出,如购买环保设备,可按历史成本计价;有些社会责任成本可以根据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成本来进行估计,如废水对河流造成的污染,可通过估算恢复污染之前的状况至少需要多少治理费用来确定。
在计量社会责任成本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外部不经济成本。计算外部不经济成本并将其内部化是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较好做法。近年来我国企业安全事故、特别是恶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计算外部不经济成本。因此,目前当务之急是应建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成本计量系统,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成本,本着对承受损害的人们或社会进行补偿的原则,将这些成本予以内部化。
要解决社会责任成本计量上的困难,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从法律上和法制上建立相适应的产权制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依法明确经济行为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第二,要从理论上建立合理的成本假定和原则,使成本计量中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在符合一定的假定和原则之下逐步缩小,得到公认;第三,要运用现代计量方法和技术,如数理统计方法、数量化评估方法、模糊判断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对社会责任成本加以计量和反映。应逐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企业实现的社会目标加以评价,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反映和监督。
2. 规范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关于社会责任成本方面的规定,虽然在企业法、税法、合同法等法规中有一些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但没有系统规定如何揭示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本信息。在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事项均被作为会计问题纳入相关会计科目中,如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也没有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成本会计科目用以披露企业已经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的披露。在信息披露内容中应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外部不经济成本及企业对政府、股东、供应商、债权人等承担的责任成本。披露的信息除包含本会计期间内企业已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还应包括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情况,以及影响社会责任完成的相关因素分析等。
要建立和健全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各界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的认识。应该集中力量,宣传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广大会计人员、经营人员、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了解,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重要性,以适当的方式积极、主动、自愿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树立起社会责任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第二,充分利用行政、法律和释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工作,合理确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内容和披露模式。第三,加快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完善社会责任成本的核算方法。社会责任会计的一些相关理论问题(如确认、计量、披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责任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构建社会责任成本评价指标体系,考核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关注度。 根据国际公约、国内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行业规范、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以及企业自身特点,构建社会责任成本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经济责任财务分析指标。可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价:人力资本利润率、经常性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非经常性损益与净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等。
第二,法律责任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指标;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指标;企业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
第三,企业资源环境责任评价指标。考核企业社会责任支出的关键指标应特别关注环境成本支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国际化道路。随着世界各国对进口商品设置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我国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所有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应承担保护环境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如造成水和空气的污染,都应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惩罚。
第四,伦理责任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员工培养教育责任财务指标和提供社会福利情况指标等。
企业的社会责任支出虽然增加当前的经营成本,但正是这些社会支付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利润回报。从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成本来看,一个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成本主要集中于其员工,其投入成本包括对员工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培训,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等福利,为员工创造符合人权的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而从企业的外部社会责任看,其投入成本则是多方面的,是企业塑造其自身良好形象的过程。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一个企业自身获得立身之本的必要付出,也是其获得社会承认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方法。
参 考 文 献
1、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投入的成本收益分析.商业时代, 2007(3)
2、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社会责任思量.科技经济市场, 2008(1)
3、康宛竹.中小企业为什么逃避社会责任.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21)4、闻新国. 企业社会责任应有新内涵. 中国经济周刊 , 2005,(30)5、刘桂娥.中国古代的“义利观”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乡镇企业研究,2004(6)
6、张丽华.谈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财会月刊,20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