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通过将就业局、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进行有效联系,采用科学有效的社会支持策略,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内部及外部成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化解对策,以期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成因 化解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人,比上年增加30万人,近十年间,共有7371万毕业生走出高校,毕业生数量以将近5%的年增长率持续攀升,就业形势之严峻不言而喻[ 数字说:财新频道,十年间中国大学毕业了7000万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的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理应十分迫切,但是为什么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问题越来越严重呢?追根究底,首先是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1.大学生就业意识 高校毕业大学生对就业求职阶段缺乏精准定位,并没有具体目标,求职过程更是盲目。在校学习期间对社会接触较少,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求职夙愿过于理想化,过于苛刻的要求工作却并没有审视自身能力。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即将毕业的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87份,对调查结果统计后得出,85%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现状并不保持乐观,认为就业是一个严酷的过程,并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远远低于毕业大学生数量。仅有10%的学生坚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行业,剩余的5%则选择毕业后继续在本专业深造。毕业大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预估过于严峻,同时更是缺乏信心从事本专业。 2.毕业生薪酬选择 有统计^^文档显示:目前,超过60%的应届毕业生考虑选择一线城市发展,理想就业薪资水平为每月8000元以上水平,3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在家乡或者二三线城市发展,理想薪资水平为每月大于3500元,剩余不足10%的毕业生选择自己创业。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阶段对初期收益缺乏详细预估,薪资水平是影响最终判断的决定性因素。然而,薪酬选择是应该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只有了解了各行业发展现状,并对自身能力有一个理性评价,才能规划出与实际情况较为贴近的薪资水平。
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生就业 存在 问题 对策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