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二、农村小集镇作用日趋明显
(一)方便群众生活,激活农村消费
(二)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城乡共荣
(三)闲置资产充裕,降低投资风险
(四)原材料资源丰富,吸纳作用明显
(五)初具建设规模,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小集镇金融服务缺失现状及其负面影响
不利于农民资金的安全。
影响了农副产品贸易的顺利流通,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
(三)不利于金融知识在农村的普及和信用环境的优化
(四)降低了国家惠农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五)阻碍了信贷评估和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六)制约了重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七)妨碍了人民币反假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对策建议
内 容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蚌埠市农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柏油马路、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极大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但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金融服务却因各种原因明显滞后,特别是县域农村小集镇金融服务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通过对蚌埠地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通过改变金融服务功能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县域农村小集镇金融服务缺失现象应引起关注
----对蚌埠市辖三县农村小集镇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蚌埠市农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柏油马路、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极大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但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金融服务却因各种原因明显滞后,特别是县域农村小集镇金融服务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充分了解农村小集镇金融服务缺失的现状,思考其深层次原因,人行蚌埠市中心支行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蚌埠市地处淮河之滨,淮北平原南麓,下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其中三县共辖45个建制乡镇,113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30万人,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欠发达地区。除45个建制乡镇外,三县还有121个非建制的农村小集镇,这些小集镇的形成主要缘于两个方面原因:一部分是1992年农村行政机构改革前小乡政府机关所在地,有着一定的经济聚集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另一部分是由于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在传统农贸产品交易集散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个小集镇平均人口2000-3000人左右,集中交易日时,最多可达5000人,参与小集镇交易的人数约占三县农村人口的40%。每个小集镇集中交易时,参与交易的人群涵盖3-4个自然村,三县小集镇商品贸易可带动和辐射480-650个行政村,占三县行政村数量的42%-57%。每个小集镇的集中交易日一般为每月12个,全年150个左右。每个交易日交易金额约为5-10万元。(见附表一)
蚌埠市辖三县农村小集镇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表一
项目
农村乡镇
非建制小集镇
非建制小集镇占比
数量
166
121
73%
人口(万人)
57
36.3
64%
集中交易日
人口(万人)
230
92
40%
全年集中交易天数
27929
19793
71%
全年交易额(万元)
316500
181500
57%
二、农村小集镇作用日趋明显
小集镇位于中心城镇(建制乡镇)之尾,自然村之首,是中
心城镇与农村的贸易结合点。它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强的贸易辐射和资金吸纳能力,是当地城乡物流、信息传递的交汇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方便群众生活,激活农村消费
调查发现蚌埠市辖三县现有1135个行政村,隶属于45个中
心乡镇。最远的行政村距离县城30余公里,距离中心乡镇10余公里。城乡之间的地域差距给农村群众特别是偏僻乡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而农村小集镇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据不完全统计,三县农村群众所需日常生活用品和鱼、肉、蛋、蔬菜等生活副食品60%以上都是由小集镇交易取得的。同时,随着农村贸易市场的日趋活跃,一些国内、国际的生活知名品牌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农村小集镇,对于改变农民消费理念、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城乡共荣
俗话说:处商必就市井。三县现有的小集镇大都是当地方圆几公里的人们经营和“赶集”之地,并已形成当地群众的历史习惯。同时,每个小集镇作为小商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它上连县城和中心乡镇,下连广阔农村,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是农副产品交换的最佳场所。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又能带动一方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老任桥牛肉市场、高庄黄瓜基地、石湖西瓜市场、王庄花生市场等一批省内知名农贸市场都是在小集镇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闲置资产充裕,降低投资风险
调查发现,作为历次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产物,三县许多农村小集镇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产。比如,原政府办公用房和公益性场所、企业改制闲置的厂房、车间、因学校布局调整闲置起来的教室,历史遗留的水电基础设施等。这些闲置的资源如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避免重复投资,又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原材料资源丰富,吸纳作用明显
蚌埠市辖三县作为皖北农业大县,有着极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花生、玉米、棉花、大豆等农副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由于小集镇交通状况日渐好转,城镇的人口吸纳功能日趋明显。人口居住密集程度愈来愈高。据调查,截止2007年底,三县121个小集镇的人口入住率较2004年增长30%以上。密集的人口、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为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初具建设规模,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农村小集镇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家境殷实的农户往往选择从村里迁到小集镇,从而使一些小集镇已初具农村城镇建设规模,有力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例如怀远县的七里集、五河县的乔张、固镇县的简马等一批小集镇都是在农民自行开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小集镇金融服务缺失现状及其负面影响
一方面,小集镇建设初具规模,人口密集程度较高,商品购销两旺,一批中小民营企业和省级以上开发项目在此落户,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缺失,服务品种单一、支付结算手段落后等负面效应俞加明显,一定程度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见附表二)
三县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及存贷款分布情况一览表
(截止2007年底) 附表二
项目
农村地区
农村小集镇
小集镇占比
金融机构数量
198
85
43%
存款余额(万元)
667315
150294
23%
贷款余额(万元)
273601
87674
32%
(一)不利于农民资金的安全。三县121个小集镇距离中心乡镇平均5公里左右,最远的距离达16公里。没有金融机构的小集镇及农村居民存取现金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特别是在集中交易日和农副产品交易时,农民购销款项只有随身携带。有的农民为图方便,干脆把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现金存放在家里,霉变、虫俎、火烧和被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影响了农副产品贸易的顺利流通,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蚌埠市辖三县的121个小集镇中,很多为棉花、花生、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主产区。在农副产品销售旺季,一些收购商开始筹措资金下乡收购。而农民也在积极寻求时机将手中余粮以好的价格销售出去。但对于一些没有金融机构的小集镇,收购商只有携带大量现金,无形中增加了风险隐患。所以在同等条件下,购销商们宁愿选择那些有金融机构的小集镇来采购农副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有金融机构的小集镇农副产品成交量每年要高于无金融机构小集镇的30%左右。同时,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严重缺失,加之受授信额度影响,县级商业银行仅仅成为吸收存款的储蓄机构,大量的存款资金上划外流,严重制约了金融支持三农的能力。以五河县为例,该县在2007年末,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高达102859万元,占期末各项存款余额的70.47%;邮政储蓄上存资金高达60147万元,占其存款余额的94.38%。
(三)不利于金融知识在农村的普及和信用环境的优化。农村小集镇,绝大部分为当地欠发达地区,农民的金融经济意识相对淡薄,经济金融知识相当匮乏。这些都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金融发展实施纲要精神相违背的。据对固镇县有金融机构的小集镇和无金融机构的小集镇各30户农民抽样调查比较发现,有金融机构的小集镇农民金融意识明显强于无金融机构的农民。无金融机构的小集镇农民对银行卡、汇票、贷款程序、基金股票等金融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农民经济金融知识的缺乏,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金融机构逐步撤离农村地区,人员也逐步缩减,一些偏远集镇的贷款户便产生了逃债、赖债的思想,导致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四)降低了国家惠农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主要包括为“三个明显”、“三个调整”、“四个增加”,即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文档价格综合补贴、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等方面。而这些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的贯彻落实,绝大部分都离不开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特别是在农村小集镇的吸纳、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小集镇金融机构的缺失很大程度降低了国家财政税收及货币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效果。
(五)阻碍了信贷评估和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目前,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主要以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信用贷款等信贷品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许多小集镇没有农信社营业网点,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只能靠中心乡镇信用社来完成。但由于有的中心乡镇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如固镇县一个中心乡镇下辖的行政村多达20个左右,人口达数万人;怀远县1个基层信用社服务范围达121.4平方公里),为农信社在信贷评估、监测、风险预警等方面制造了诸多障碍。另一方面,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也因金融机构的缺失而变的举步维艰。据对五河县没有金融机构的小集镇30名外出打工人员的调查显示,选择带现金回家方式的为15人,占比50%;选择从邮局汇款的为12人,占比40%,选择银联卡的仅为3人,占比10%。
(六)制约了重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小集镇金融机构数量较少,覆盖面狭窄,导致部分重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发展收到限制。如国电蚌埠电厂是蚌埠市目前最大的工业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该项目2004年初开始施工,预计2008年底一号机组可以投产。该项目目前施工人员有1000多人,施工高峰期达3000余人,建成投产后仍需大量工人和管理技术人员常驻怀远县马城镇孝仪地区,由于孝仪仅是一个小集镇,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但该项目总部驻在蚌埠,开户行为蚌埠工行,由于汇路不畅等原因,找一家金融机构代发工资都很难。二十一世纪初世界最长、总投资规模为2,209.4亿元的一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铁项目固镇段工程近期正式开工建设。京沪高铁正线全长1318公里,横跨京津沪和冀鲁皖苏等四省三市,其中固镇段全长47公里,预计工程造价37亿元,先后经过该县5个小集镇,由于这些小集镇大都没有金融机构,为高铁项目施工人员带来一些生活和工作不便。
(七)妨碍了人民币反假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反假工作需要全社会乃至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人民银行固镇县支行按照“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工作原则,在全县192个行政村设立了110个人民币反假工作站,在促进农村反假工作中发挥这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基层人民银行人手较少、自身工作压力大,因此单独依靠人民银行的力量很难完成全县农村地区的反假工作。而另一方面,就近年来蚌埠市反假工作的总体情况来看,制贩、使用假人民币案件多发于偏僻乡村,特别是没有金融机构的小集镇更是为假币流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四、对策建议
一是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加快推进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特别是边缘乡村去开办营业网点。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放宽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重点支持农民自愿参与的各种合作互助金融机构,借鉴印度贫民银行家尤农斯开办贫民银行的经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使农村金融主体逐步实现多元化,从而逐步完善农村集镇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农业银行、农发行要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的经营机制。农业银行要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办符合三农特色、集镇经济发展的贷款品种。农发行要调整服务职能,将支持重点从粮棉油收购逐步扩大到农村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集镇生态环境保护、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开发及产业化调整上来。
三是应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涉农业务范围,同时积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通过出台减免税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进军农村市场的积极性;
四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为降低经营成本,可采取设立代办所、流动服务站的方式,为无金融机构的农村小集镇办理日常金融业务。特别是在农村小集镇集中交易其间,金融机构更应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
五是人民银行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商业金融机构和乡镇政府、村委会之间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分析农村小集镇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参 考 文 献
现代农村金融
金融基础知识
个人实地调查形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