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581
中国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约束
[摘 要] “金融约束论”认为,政府适当的干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不但无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运行反而有助于金融和经济的发展。从政策表现上来看,金融约束包括政府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对市场准入和竞争的限制以及对资产替代的限制。自赫尔曼、默多克和斯蒂格利茨提出“金融约束论”以来,国内外学者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兴趣。文章首先系统介绍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约束理论,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和风险分析出发,指出中国目前的整体环境不适合利率的完全放开,并且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金融约束现象,具体表现为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本文认为需要从我国国有金融仍然处于垄断地位这一基本国情出发,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政策的有效性。具体为在结合中国利率改革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之上,从分析实行存贷款利率控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出发,探究金融约束政策实施的租金效应,并分析指出此租金效应并未完全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金融约束政策实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后续的可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金融约束;租金效应
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约束理论回顾
1、利率市场化理论
1973年麦金农和肖同时提出了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对金融发展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现状进行剖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只有推行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广大发展中国家才能走出受金融压抑约束的低水平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