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涵义………………………………………………4
二、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4
(一)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4
1、农村办学点多而疏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教导资源的合理配置………5
2、教师供给结构性问题突出,各地区各阶段失衡现象均普遍存在…………6
3、农村学校的软硬件缺口依然较大,农村教导质量明显落后于城市………7
4、农村幼儿教导和农民的技巧文化培训亟待加强……………………7
(二)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8
1、生产力发展不平衡………………………………………………8
2、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8
3、制度性不平等……………………………………………………9
三、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9
(一)建立与完善教育均衡发展保保障体系……………………………9
(二)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落实………………………………………10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10
(四)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用,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10
参考文献…………………………………………………………………12
内 容 摘 要
在我国的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及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推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标志。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均衡在具体实践中人们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要避免陷入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尊重教育规律,确保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字】教育均衡发展 现状及原因分析 对策
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均衡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理念,这不仅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且成为现代化教育的核心理念。20世纪末以来,教育公平日益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体现,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尤其是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十分多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我国,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更多要深入认识造成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的涵义
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政策与调配资源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教育权利要平等。二是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机会和条件,即教育过程平等。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教育结果公平。
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要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在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我国城乡教育的存在很大区别以及不平衡。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办学点多而疏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教导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办学点并不少,几乎达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每个学区都有一所初中。但近些年来,由于农村实行打算生育政策的效果明显,农村的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再加上不少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子女带到了城市上学,这些原因造成农村学校的生源锐减,偌大的校园里人迹稀疏,空荡荡的教室内书声零落,个别农村学校竟涌现了教师人数超过学生的为难现象。这类袖珍学校今后的发展前途也很为难:如果政府加大对它的投入,似乎不值得;如果不管它,它将一直落后下去。另一方面,农村的教导资源也存在着不公平分配的现象。比如 :每个乡镇都有至少一所重点初中,每个县都有至少一所重点高中。当地的教导资源大批流向这些重点学校:这里的教师是最棒的,校舍、实验室等硬件也是最好的,当然,当地成绩突出的学生被它们一网打尽。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也纷纷找关系、出高价设法挤进重点中学,导致这些重点中学人满为患。那些非重点学校的命运就比较惨了 :向主管部门要不来钱,办学条件难以改良;招来的本来就是重点中学挑剩下的学生却还要大批流失,教师也频频跳槽。
2、教师供给结构性问题突出,各地区各阶段失衡现象均普遍存在。现阶段,我国教师供给在总量基本满足的情况下,结构性问题突出,已成为新时期教师供给的突出特征。具体表现在:东南沿海富裕地区师资相对充裕,西北落后地区师资普遍匮乏;重点学校师资基本饱和甚至严重过剩,而非重点学校师资缺口较大;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中西部农村学校音体美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女性教师供给比较充足,男性教师供给相对匮乏;有编制教师供给相对充足,无编制教师供给相对匮乏。无论是教师过剩地区还是教师短缺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失衡现象。农村师资力量仍较单薄,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由于农村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 较为艰苦,再加之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长期以来偏低,因此很多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大学毕 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城市教师也不愿调入农村工作。目前扎根我国农村任教的重要人员是: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公办教师、代课教师、少部分的中师和师专毕业生,农村教师的平均 学历明显低于城市教师,知识结构相对而言也较老化。农村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均衡,体育、音乐、美术、幼教、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缺乏。农村教师的地区散布也很不均衡:在我国经济发达、自然条件好的农村地区,教师比较充裕,甚至有的处所也涌现了人浮于事的超编现象;但在我国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教师相当缺乏,那里的教师分身乏术,一个人往往包教多个年级、多个学科,不但教师很累,学生的个性、智能发展也受到影响。另一个不可疏忽的问题是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仍然偏低,他们不能和城市教师享有同样的待遇 ,特别是那些代课教师,报酬少得可怜。
3、农村学校的软硬件缺口依然较大,农村教导质量明显落后于城市。尽管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必定改良,但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很落后。比如:很多农村学 校还缺乏图书室、实验室、音乐美术室、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等。在农村学校的软件方面,广泛存在办学理念落后、学校管理粗放随便。比如:有些科目 说不开设就不开设了,遇到雨雪天或农忙师生们动不动就停课放假了,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对教师的考勤考核失于松懈等等。由于软硬件条件的不足和长期积淀下来的其他种种原因,农村学校的教导质量不容乐观,与城市的学校相比更有明显差距。如:农村学校学生的平均 成绩偏低,差生比例大,学生辍学率高,升学率低,素质教导也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不少农民家长对此深感不满和焦虑,他们中的不少人情愿多花点钱把子女送往城市读中小学。
4、农村幼儿教导和农民的技巧文化培训亟待加强。如果让城市和农村的同龄儿童站在一起比较,就不难看出在个性表现、才艺表演等方面后者明显逊色于前者。这其中的原因重要在于城乡对幼儿教导的器重、开发程度不同。城市儿童从0岁方案的胎教开端,到花样翻新、各具特点的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一路走来城市孩子俨然已被造就成了“小大人”。而农村儿童却没有如此荣幸,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托儿所、幼儿园,许多农村儿童 从出身后到入学前,过的是玩泥巴、捉虫子、逗小狗小猫的生活,没有人教他们唱歌、跳舞 、画画、识字、讲故事。所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在同城市孩子的竞争中,他们已输在起跑线上,拉下的距离甚至毕生都难赶上。
(二)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影响,又有现实的原因。
1、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且面积大,每个地区间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地区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与地区生产力发达,从而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而落后地区生产力相对落后,造成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相对落后,这就导致了教育的不平衡发展。
2、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几年以来,地区间,特别是我国的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发达城市尤其明显。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会直接影响访地区政府支付教育发展的投入实力,这就影响了该地区教育发展程度。经济落后肯定导致教育的投入与供给不足,这就大大的拉开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教育上的差距与人才培养明显相差,这样发展下去,会导致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城市的相比较在存在着更大的劣势。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也影响到了这个地区经济对教育的需要程,而经济对教育的需要程度,又是教育发展的深层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巨大的贫富分化、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从而直接影响各地区家长的实际家庭收入,收入也影响了家长对于教育支出的多少。
3、制度性不平等
制度性不平等体现在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平、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等。在我国发展的初级阶段,教育需要不断地增长,教育资源相对缺少。庞大的人口增长,造成了教育人口与初级发展的教育资源之前的矛盾,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与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之间的矛盾,在阻碍着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但针对有限的教育资源,为了尽可能缩小城乡之前的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偏向落后地区。但实际上我国的教育资源明显是偏向发达地区、城镇地区,这就越来越增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造成了不平衡。
三、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解决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和解决好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
(一)建立与完善教育均衡发展保保障体系
推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着力建设以权利公平、机会均等、制度均衡、资源配置均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均衡保障体系,使教育均衡真正体现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活动的执行过程,以及最终结果之中。教育均等首先要做到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城市各乡镇间的分配、各级各类学校间的分配,所以一定要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度社会公平正的保证。因此,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从制定有效的制度,深化制度,构建制度均衡发展机制。
(二)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落实
教育发展落后的地区,特别是我国的贫困地区,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燕尾服的重要地位,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发展上的不平衡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政策措施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对教育事业政府要下大力度。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我国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以及发展不均,是造成各地区教育不平衡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应采取高待遇的办法,吸引和稳定落后乡镇及地区的教师队伍。而且要对现时的师资加强业务培训,并在工作条件上、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他们安心地留在这些地区发展,家也留在那里,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缩小城乡之前的教师素质。
(四)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用,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
在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处在空白的状态,在发达的城市正大力地实施教育信息化,计算机教学,幻灯片演示,这些都是城市的私立学校以及发达地区学校很平常的教学模式,但这些对于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而这些差异将更大地使教育发展不平衡,所以国家以及政府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可能增加信息化设备,建立适合乡镇及落后地区的信息化运作模式,尽快地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使教育不均衡的现状趋于缓和,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为社会和谐发展打好良好基础。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概念,也是一个全新的科学教育发展凤,更是符合我国当前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取向。因此,要引导国家、政府、社会大众对立科的教育均衡发 展观,不要把教育均衡与绝对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混为一谈。我国在不断发展各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的同志,必须尽力而力、突破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当地政府实际能力、理力而行,真正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环,《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N]》,光明日报,2005-6-27。
2、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王斌泰,《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求是》,2003,(19).
4、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6-1
5、《教育部党组通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各项任务》,://MOE.GOV.CN, 2010-11。
6、张锦华,吴方卫,《中国农村教育平等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2008-2-1。
7、《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影响我国教师供给的因素》,《教育学术月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