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形成的机制、理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和排放到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导致有毒雾履。分析了2012年冬中国北京和中东部雾挂产生的原因和机制,阐述了治理雾履必须从治理能源入手的观点,并提出了中国中东部地区雾撞治理的应对策略和北京地区雾授的治理措施。 [关健词]中国;雾霾;产生机制。 2012年冬。雾霾肆虐中国北京和中东部地区上空,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污染之重,对人民健康,经济政治及社会心理影响之大,震惊了国人,震惊了世界。工业革命之都伦敦百年前的迷雾重现于北京上空,因此研究中国雾霾的产生机制及应对策略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一、雾霾形成的机制 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和排放到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导致有毒雾霾。1873年12月7—13日,一场雾霾笼罩伦敦,造成千余人死亡;1952年12月5—9日及其后两个月里。又夺走了1.2万人的生命。还有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等,都曾震惊过世界。但与中国2012伞冬的雾霾相比,统统相形见拙了。没有化石能源就没有工业文明,如过量使用,对社会机体的种种伤害也会接踵而来。 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1980、1990、2000、2010这4年。能源消费量依次是6×108 t、10×108 t、15×108 t和32×108 t标煤。确是“能源消费”过急过量了。先是煤炭产地和火电厂周边的污染;再是SO:积聚西南,形成面积1.2×106 kmz的酸雨区,跻身于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再则是CO:排放量猛增,2007年占到世界总排放量1,5,居世界之首;现在又出现一种新病——工业雾霾,这种由燃煤粉尘和汽车尾气大量积聚而引发的环境病,面积已达1.4×106 km2。 气候变暖是全球性和长期的,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和世界各国的减排行动:雾霾则是区域性和短时段的,雾霾治理只能靠自己。谁也指望不上。当前最重要的莫过于能源安全隐患。60%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气靠进口,四面买油气,四面有楚歌。据统计,平均每天有多于7×105t石油要进到中国,而美国军舰在马六甲、印度军舰在印度洋、菲越在南海闹事、钓鱼岛形势吃紧,好不容易在缅甸建了一条陆上油气管道,奥巴马、麻生太郎立即访缅,这些都是与中国进口油气有关的。
雾霾形成的机制、理论分析与对策建议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 下一篇:浅谈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形成 机制 理论 分析 对策 建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