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 (二)、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 二、成都市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困境分析 (一)、成都市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 (二)、成都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困境分析 1、住房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落后 2、住房保障制度中结构不合理 3、住房保障制度中运行机制不完善 三、完善成都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住房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扩大住房保障范围与供应手段(三)、发展住房保障运行机制 四、结语
内 容 摘 要
住房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由于涉及到安全、公平与稳定,一直为我国政府所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就明确了“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的新思路。本文围绕成都市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的现状分析,特别是对制度中的困境分析,摸索新时期条件下成都市住房保障的出路和具体办法,从而对成都市住房保障制度及发展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对策思路。
当下成都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健全城市的住房保障制度,一直是近些年来饱受社会各界专注的重大问题。加强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因为这不但可以对抑制我国当前过快上涨的房价有重要的作用,还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这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政策性的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普通居民住房。它由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限价商品房以及各种用于社会保障的住宅。成都市住房保障制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本着以人为本,切实和保障民生的宗旨,住房保障的“成都模式”在全国、全省独树一帜,但同样在成都市的住房保障制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就对于成都市保障制度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对解决的方法提出相对的对策研究。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进程与现状
住房保障制度是在实用于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为保障中低收入的家庭的基本住房而实施的政策体系。自1998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通过购买商品房来改善与获得自身的居住条件,但由于存在着居民收入分化和商品房价格等种种矛盾,因此,从1995年建设“安居工程”开始,便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形成了廉租房实物配租、租房补贴、公房租金核减、经济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支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
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住房制度改革初步启动,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的改革方向。同时要求建设“安居工程”,将住房商品化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其中安居工程的建设模式为:土地由政府划拨,建设资金主要为公积金。同时鼓励通过银行信贷分期支付房款。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颁布。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2007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颁布,首次将廉租房明确为住房保障的重点。同时明确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其着眼点是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居民以及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标志着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2010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任务是1000万套,2011年将是保障性住房快速发展的一年。
(二)、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
2006年我国尚有70多个地级市尚未建立廉租房住房制度,如今,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为主要形式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而我国住房制度的现状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
一方面是我国住房保障的大致框架。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自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出台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开始进入建立、完善和有序发展的阶段。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涉及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以及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等多个方面,为城市低收入家庭编织了一张住房保障网。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夹心层”住房问题日渐凸显。由于有的地区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比较小,部分大中城市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上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亟须改善。2010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弥补了长期以来“夹心层”住房政策缺位。目前,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为主要形式,“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的住房保障政策框架日趋清晰。
当下成都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