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幼儿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难以起到表率作用。如有的教师上课自由散漫;有的仪表不整,举止粗俗,甚至乱扔乱吐,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发泄不满情绪,把一些个人成见、怨气带进课堂,给学生做了不好的导向。教师的行为是一部活生生的“隐性课程”教材,教师的这一些失德行为将有可能动摇和模糊幼儿的是非观念,给幼儿造成恶劣的影响。孔子是被尊崇为“万古师表”的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授业.”(《孔子世家》)孔子退居家中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他大概没想过到处去张贴招生广告,结果还是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大批学子向他问学.对此,可用孔子自己的话作一解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是知行合一的,他的教育主张来源于他的教育实践,“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如果教师不能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又怎么能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呢?孔子教导学生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自己也是这么去做的.对此,孔子的学生子贡评价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在他的学生眼中,“仁且智”是孔夫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鲜明特点,也是孔子被后人看作圣人的主要原因,这与前面谈到的契的“聪明而仁”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不可以说---“仁且智”,是古代中国对于教育者人格境界和师表风范的最高追求。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必须依靠教师本身不懈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因此,我认为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到: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 幼儿教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我们面对的是年幼无知的儿童,我们首先要端正我们的思想,要热爱幼儿教育,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这种事业心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去。2、爱护儿童,尊重儿童;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曾经有位教授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千宠于一身,从小就娇生贯养,我们应该热爱并尊重每一个幼儿,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让他们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热爱3、不断更新自我,提高修养。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应做到坚持正面教育幼儿,语言文明,不体罚幼儿,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三)外在问题职业倦怠使幼儿教师缺乏爱心
从一天的工作情况看,按国家规定,幼儿教师每天工作8小时。但实际上,他们在8小时工作之外还得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再加上幼儿园开办的各种“兴趣班”和“特色班”,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高于国家规定。另外,由于国家对幼儿教师学历资格的要求,他们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更高一层的学历进修,很多时候周末都没办法休息。在本来白天工作对象就很活泼、很活跃多动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活动,所以有部分教师就会感到身心疲惫、焦躁不安,这时,职业倦怠之心也就出来了。而就有些教师就把工作中的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给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媒体经常播放虐童事件,这些都是有损师德的一种体现,当然也正是这些事件,造成了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甚至对教师师德感到质疑,也使得很多幼师感到压力倍增。作为幼儿教师,面对当前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高标准高要求,工作很辛苦,每天既要安排一日教学活动,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安全又是重中之重,不能让孩子出意外,还有写不完的笔头工作,下班了还要料理家务和照顾年幼的孩子。这一切使教师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个别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平时在与教师们的交谈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每天太累了,回到家只想躺在沙发上一个人静一静,话不想多说一句。”“晚上做梦梦见孩子摔伤了、缝针了,我也吓醒了。”这些话反映出许多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使教师出现工作消极、没有热情、人际关系紧张等现状。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质量,影响孩子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要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为老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是这样高压力又不被理解的环境下才促使教师工作有所倦怠。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很金贵,也都很受宠,在学校难免会有摩擦,但是只要教师用心解决耐心开导小朋友也都会明白的,但是有时候家长却不理解,给教师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为了迎合家长,追求知识技能,忽视品质培养。就现状来看,不管是公办、民办、还是私办的幼儿园都在片面的追求知识技能的培养,开设识字、数数、背诗、唱歌、跳舞等课程,开设外语班,他们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行为来考评幼儿教育成效,来向家长交差,却忽视了幼儿学习品质、道德品质、身体健康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幼儿教育品质逐步下降,久而久之,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形成了。学习品质并非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坚持,反复强化建立稳固的动力型,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于,并且自动化。却没想到,幼儿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却被无形的知识压力抹杀了幼儿脸上的天真灿烂笑容。
四、师德建设的思考与解决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7/10/10
浅析学前教育师德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 (2)(七)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