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很快,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梯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但也应看到,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偏颇导致了教师的角色模糊。本来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管理,却忽视了对育人精神的塑造。在教育管理中,创收渐成压倒一切的硬任务,一些教育管理者误将教师职称晋升、工资调整、发放奖金作为管理人的第一要素,结果使许多教师只看到市场经济功利性一面,而忽视了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奉献的一面,把自己纯粹置于一个社会经济人的位置,而忘记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再加上社会不健康风气的影响,少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有所缺损。
2.经济繁荣与教师“主体性”的矛盾导致了教师人生理想的淡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这个变革阶段,教师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教师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虽然 1985年我国为教师专门设定了“教师节”,号召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但从整个社会来看,教师在生活中较难找到自己的轨迹,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比如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与某些科研人员、个体老板、金融企业和垄断行业的员工相比,差距较大,教师的住房问题、子女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少数教师认为自己为这个社会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牺牲了一定的个人利益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于是产生了消极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丢弃了敬业、兢业和钻业精神,淡漠了人生理想,也淡化了事业心、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心。
3.“一手硬、一手软”,缺少师德建设的责任心。长期以来,我们在学校建设中只注重了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而忽视了师德建设和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在指导思想上,往往注重通过学生工作实现教育目标,而忽视教师的德育功能和教师的道德规范;突出了教研成果、著书立说在学校中的主导性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素质建设的灵魂地位。在处理“德与智”、“红与专”的关系中,只强调“智与专”的重要性而轻视“德与红”的能动性,导致了教学科研工作一手比较硬,思想道德建设比较软的状况。缺乏构建大德育体系的紧迫感。
4.重知识轻育人。学校是社会正式规定的,给人传授特定的本领和价值标准的机关,道德教育无疑是它的首要任务之一。而教师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教书育人,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这既包括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也包括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感化学生,塑造学生的完美心灵和人格。但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却存在高度重视教书,轻视甚至漠视育人的不良现象。这在心理上和观念上主要表现为众多的教师对教书匠这一称谓的认同上,认为教师就是教书的,能把书教好就万事大吉;在行为上普遍表现为很多教师不仅将教书作为其工作的重心,而且将教书作为自己工作的唯一和全部,整日整月整年忙于授业、解惑。表面上,这是兢兢业业,实际上,却是步入了教育上一大非常危险的误区。当然幼儿园里还没有那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快节奏影响,从小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是当代幼儿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迫于家长的压力很多学校都会增加很多额外的课程来给幼儿进行理论教育。
5.价值取向滑坡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然而,少数教师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在工作中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一些不良风气正在部分教师中蔓延,如频繁参与赌博,工作时间暗赌,非工作时间明赌,社会影响恶劣;利用教学之便收受家长财物,接受家长吃请。
6.只会言传不注重身教
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人格亦可称为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又可表述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素养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因此,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人格既含有该群体共有的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又包括每位教师个体所别具的风格和气韵。前者是教师人格的基本构成,具有稳定性,后者是教师人格的独特构成,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化倾向,两者合成了教师鲜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人格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自我色彩,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中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由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容低估。而且在幼儿时期,他们喜欢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着他们。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言传而忽视了身教。
三、分析幼儿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5/10/10
浅析学前教育师德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 (2)(五)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