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德的含义
①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履行教育职责时应遵循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师德建设,就是对教师坚持正确的引导,教育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
② 《礼记》曰:“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幼儿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幼儿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幼儿园教师因为工作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幼儿,因此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更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然而,受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幼儿园教师被功利主义、物质主义观念所困扰,职业责任感下降,职业情感不深,很多幼儿园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虐待孩子、伤害孩子的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二)师德的意义
1、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机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其中师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高校教师这一社会群体,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探索的神圣职责,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前者着重于言传,后者偏重于身教,言传、身教都很重要,二者须相辅相成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教师除了学识渊博,还应当具备必需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每位教师的基本职责。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导力量,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和核心,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的新思路,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2、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教师必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职责,热爱教育事业。每一位教师都应有一种极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尽职尽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教育,就会对教育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能满腔热情地去钻研业务、进行创造性地工作;爱学生,就能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的良师,做学生的益友,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不能只是教书匠,而要成为灵魂的工程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3、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一个的优秀高校教师,在业务能力上,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创新、完善自己,努力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运用科学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育出更多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只有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才能不断的进步。
4、学校应该加强管理
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灵活的运行机制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保障。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加强思想教育以及提出严格的要求,使教师的道德建设成为每个教师自己的自觉行动。可以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师德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把师德评价纳入教师岗位职务考核体系中进行。最后,学校应该激发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并通过树立典型从情感上给他们以激励。在关注教师需求,认真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5、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宣传教育。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良好的师德师风,营造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环境,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同时,还应大力弘扬新时期高校师德榜样,通过组织教师参观考察、听师德演讲等方式,发挥师德师风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教师对照榜样找差距,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三)师德的目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10/10
浅析学前教育师德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 (2)(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