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教育师德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
二、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教师存在的这些师德问题似乎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带来的,其实究其深层原因,一是千百年来旧的传统熏陶下过于“中庸”和“学而优则仕”的文化定位等造成的;二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低下,也难辞其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以德润身,建设一支师德纯洁高崇、师风廉明公正、学识精深博广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学校应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这一主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为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存在的这些师德问题似乎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带来的,其实究其深层原因,一是千百年来旧的传统熏陶下过于“中庸”和“学而优则仕”的文化定位等造成的;二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低下,也难辞其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以德润身,建设一支师德纯洁高崇、师风廉明公正、学识精深博广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学校应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这一主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为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那么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教师的考核往往重于业务素质的考核,而忽视对教师的道德修养的考查,导致一些只知教学生做题而不会教学生做人的现象大量存在。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先正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
首先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主流是好的,但改革也不免泥沙俱下,负面的、消极的社会沉渣泛起,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问题也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一些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西方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碟片、电影等各种途径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欲念扩张。
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重智轻德。有的学校仍然只重教学质量,轻思想道德建设;只重考试成绩,轻素质教育。忽视了师德师风管理工作,少数学校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造成管理环节不衔接,监控过程出现疏漏,甚至出现盲点,导致师德失范的苗头有滋生的土壤。
2.不能坚持师德师风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有的学校学生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习以为常,学生也习以为常了,从而滋长了少部分师德败坏的教师。各校购臵的师德师风举报箱,有的锁都锈死了,劳命伤财,根本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对违纪教师姑息迁就。有的学校明知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教师,不及时批评教育,不严格按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对违纪教师的一种放纵,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
4.师德评议弄虚作假
个别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议时,不一针见血,不真枪实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满意,个个满分。不深入学生、家长、社会中详细调查,胡编乱造,以假当真。
教职工忽视了学习、反思、修身 。有些教师鼠目寸光,以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先进学不进,后进不改正,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思想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滑坡,甚至出现师德失范的违法违纪法规的人和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心理失衡
由于缺乏学习,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整天心术不正,恨天怨命。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了大官,发了横财,盖了洋楼,就按奈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价值观和事业观被抛得九霄云外。2. 小视小节
有的教师存在说得多、做得少,计划多、落实少,讲客观困难多、谈主观原因少,讲宏观问题多、谈具体细节少等现象。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等,都是生活小节,不损形象,无伤大雅。这样必然会导致少部分教师仪表不整,举止不文明,出言不逊或肮脏,与为人师表的要求相差甚远。
3.工作不敬业
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商”,搞第二职业时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有的教师学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一再畏缩,学歪门邪道跃跃欲试;有的老师知识贫乏,教法陈旧,教学成绩年年倒数,误人子弟。四是法律意识淡溥。有的教师不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恶语伤害学生,甚至采取罚跪罚站,反复抄写作业和打手掌、屁股等手段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搞负面宣传,管不住自己的嘴,胡说八道;有的老师参与社会赌博,在社会上臭名远扬,被学生及学生家长看不起,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4.虐待儿童
近年来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人们的信息也传播的非常快,一段视频短短几分钟浏览量过万甚至千万,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虐童事件席卷而来,击打着家长也震撼了更多的幼师。如2012年10月24日由微博曝光的“浙江温岭幼师虐童事件”, 11月16日贵州毕节五男童垃圾箱内烤火窒息死亡事件,2013年3月3日公布的湖北十堰“儿童福利院事件”,以及新近发生的“南京幼女饿死事件”。[1]这些事件骇人听闻,挑战底线,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引发了舆论热潮。虽然这些事件暂时得以平息,但由此引发的公众对儿童权利保护的关注热情并未降低[2]。儿童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由于其年龄小、心智未熟、认知辨控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儿童权利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格外的保护,我国也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儿童权利。尽管如此,我国儿童权益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式,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流浪儿童问题、残疾儿童问题以及虐童事件,暴露出维护儿童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的脆弱一面,人们对行政主管部门松散监管的谴责、对师德师风的怀疑,对虐童者受惩过轻的质疑,都引人深思,值得考究。 尽管我国为儿童权利保护在立法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在我国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中依旧存在很大问题,在实践中,则更是面临着诸种艰难的困境,这主要表现为儿童权利的行使与其他权利的碰撞,儿童权利的保护与其他主体义务的不当履行和不履行。这些幼师的行为也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让家长多幼师失去信心与信任,带来的是更多的猜忌与猜疑。
(二)问题的现状分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10/10
浅析学前教育师德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 (2)(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