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我国幼教的现状来看
统计数据表明,1995年我国在园幼儿比率为28.7%, 3-6岁的幼儿尚有71.3%未入园。显然,我国还不能为高达70%以上的幼儿教育的机会。 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颁布的《九十年代重活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到20世纪末,”3-6岁幼儿入园(班)率达到35%,提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是使90%的儿童(十四岁以上)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就是说,到20世纪末,即便实现了《规划纲要》的目标,也还将有65%的3岁以上幼儿即大多数3岁以下幼儿不可能在正规的前机构中接受接受教育。
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提出的目标来看,如果仅仅依靠托幼机构的力量,难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就要求家庭幼儿园的大力合作,发挥家庭与托幼机构的教育合力,满足前教育的发展要求。
2.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
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生教育思想的提出,被看作是具有与”哥白尼日心说”同样重大的历史意义。使人们认识到教育空间应从幼儿园扩展延伸到家庭之中,特别是早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终生教育的奠基作用。终生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只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而宣告结束,它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所谓的”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对于学前儿童,教育不仅只在幼儿园这一特定空间看,其空间更是应扩展到家庭和社会之中。这一理念的提出,更是强调着家庭与幼儿园密切合作的重要作用。
( 二 )幼儿园的需要
1.从教师的权利来看
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权利与需求越来越重视,一系列关于保护幼儿权利的法律规范也不断出现,如<<未成年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出现,家庭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一个幼儿身上,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保护。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家长不尊重教师,幼儿园。因为幼儿一点点受伤而辱骂甚至殴打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幼儿园与家庭合作,不仅仅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某一层面上讲,也是保障教师权利,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使家长在与家长交往,了解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尊重教师,也使家园合作更好地展开。有些家园合作展开好的幼儿园,家长与教师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讨论着好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一些生活中的教育经验,真正做好家园合作,这也是我们老师需要的。
2.从幼儿园教学管理来看
从我国幼儿园发展的现状看,大多数幼儿园设备比较简陋,规模也不大。然而为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一些材料。于是,有的幼儿园主动向家长"要"教具,让家长帮助收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材料,特别是一些生活中的废品,如鞋盒子,奶粉缸等。这些东西看似不值钱,经过教师们的双手很多都可以变废为宝了。这种措施不仅可以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更是满足了教师教学需要。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为达到巩固,强化幼儿认识。有些幼儿老师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园教学活动延伸到家庭之中。如南昌市某幼儿园,老师为了要上好一堂认识曲线的课,老师充分运用家庭资源让每位家长第二天带根绳子来幼儿园。结果家长们拿来了各种各样的绳子。这堂课,老师不仅让每个幼儿玩了曲线的游戏,而且还给幼儿讲了各种绳子的质地和颜色区分。幼儿园更应充分利用家庭这一丰富的资源宝库,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的需求。
(三)家长的需要
1.从教育观念来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长教育观念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诸多的教育观。诸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治理开发越早越好,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赏识教育)等等。这些观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行为。这么多的教育观念之中,家长应选择哪种呢?家园合作中,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给家长以指导,帮助家长选择正确的教育观。
2.从教育行为方法看
每位家长都想成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优秀家长。是,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懂得如何去教育幼儿,遇到孩子不听话或是犯了错,一些家长便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主要有溺爱,打骂,冷漠。这不仅对幼儿身体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很容易给幼儿带来心理的创伤,对他以后生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于那种不知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家长,老师应多给予帮助指导。加强家园联系与沟通,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
3.从教育内容来看
论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