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已有两年从业经验的老师来说,我能够说学前教育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些不可替代的或无比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都包括在内。正所谓一些老人说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有一定的含义,0到6岁包括了所有人在整个成长阶段的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学习时期。如最简单的:“爬”、“跳”、“跑”、“走”,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到的。而幼儿园则给孩子们提供的是一个能让行为习惯,学习生活,自理方面全面提高的一个载体。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也能深深理解到这份职业的重要性与责任感,从每天孩子入园家长放心的将孩子交到我的手上,我们就时时刻刻为孩子们安全做保障,在一日生活中,在教学活动中能让孩子在一个集体里面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据我了解,一个孩子有没有上过幼儿园就完全能从他的语言、动作、行为习惯中了解到的。那么,对于学前教育,它的价值与意义何在呢?我想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早上幼儿园与晚上幼儿园也是一个纠结的问题,但是孩子在一个集体里面生活,总归是有好处的,特别是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自理能力
首先我们要从孩子的自理习惯讲起,孩子上过幼儿园家长也能省心,放松,幼儿园每天都会进行午睡,孩子从小班到大班,会随年龄的增大,思维能力也会随之转变,大部分的幼儿园都要求孩子能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起,午睡前老师会要求孩子将自己的鞋子整齐划一的摆在床下,脱衣服时也要求能将自己的衣服叠好,这就从自理能力这方面很好的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除了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差需要老师帮忙外,中大班孩子基本都能自己完成。因为在园内午睡起床会锻炼孩子们叠衣服穿鞋子,还会有相关的活动来提高能力,例如:整理礼仪,在活动中让孩子们进行比赛,在家完成任务卡,让孩子们与爸妈一起整理自己的衣服。这样循序渐进,孩子们不仅能够自己整理东西,还能帮助家长整理。那么相对于没有进过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会有依赖性,还没有学会特别独立,很多事情需要在爸妈的引导下完成。
二:学习方面
可以很直白的说,学前教育也会有利于孩子们更快的适应小学。学习方面,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学习习惯会明显高于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听很多家长都说过,现在的小学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一些基础知识不会再教,而是简单的带过。幼儿园每周老师都会提前备课,将一周的计划、玩教具以及学习内容提前备好,通过教学活动以及玩教具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语言领域中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幼儿园则会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观察中达到想说、敢说、会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在社会领域,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应该共同努力,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在健康领域,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健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科学则是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孩子学会发现不同,寻找不同,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五)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例如:母亲节的绘画课,老师要求孩子给妈妈画上他想送给妈妈的礼物,很多孩子画的是一朵花,一件衣服,一个蝴蝶结,而有的孩子不同,他能够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画的是一双手,他想让妈妈的手变得更加漂亮,实际上他想的是妈妈不要再那么劳累,他希望能够帮上妈妈的忙,让自己的愿望实现。所以孩子的世界是和成人不同的,他们的世界简单单纯,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创造环境与条件,让他们个性能够得到发展。
(六)像有的幼儿园也增加了一些区域活动,像益智区建筑区操作区,都是为了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设的。
(七)课外知识,还有的幼儿园也会引进一些比较又趣味性的特色课程,口才是让幼儿通过这门课程,能够在他人面前大声,大胆,大方的说话,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们上台轮流表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八)节日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活动可以进一步扩展孩子的知识。例如: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植树节,每到活动前期老师都会做足准备,让孩子们在整个活动能够拓展视野,能够尊重长辈。
三.行为习惯
(一)在孩子的学习环境个和过程中,我们老师和孩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孩子。有的家长自己坐着就是玩手机,只知道说自己工作很忙,你别来打扰我,自己去看书、去学习,殊不知,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模仿,他是不会认真阅读、看书,反而会拿起书本当成手机打电话的游戏!特别是行为习惯,一些家长喜欢坐下来就跷二郎腿,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跟着跷二郎腿。有的家长喜欢交流“出口成脏”,孩子第二天就会跟别人学习脏话。所以,我们给孩子的是要“出口成章”;而不是“出口成脏”。最有趣的是,在班级上我曾引导过孩子,如果你有什么事情或者问题需要指着某块地方或者某个人时,需要五指并拢,不能食指指着别人,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爸爸妈妈不会也要教他们。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一天常规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学会了这个指令,甚至还有的孩子会纠正别人,回家纠正自己的爸爸妈妈的错误。那么为什么大部分孩子会习惯这样,原因就是我在班级中所有有这个指令的地方都是五指并拢的。孩子们自然也就养成了习惯。你要求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坐好聆听,那老师也应该做好示范,我们也一直遵守着师风师德,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才会有说服力。
(二)大部分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的性格会随之变化,像3-6岁的孩子,很多孩子都喜欢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专注力不够,像中班的教学活动时间为25分钟,但是30%的孩子只能坚持15分钟,过了时间就喜欢开始动,所以针对这方面的特征,老师也会有一些方式方法,例如在益智区可以多让玩雪花片、搭积木,在绘画活动可以让老师制作格子,让孩子们涂颜色,培养他们的耐心,能够把一件事全心全意的做完,只有慢慢的坚持下去才会有成效。
从教两年,我也看过太多孩子从刚入园时与毕业时的巨大改变,从刚入园的分离焦虑期到大方的和老师打招呼,说再见,从小班的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变成了能够帮助他人的孩子。还有更多更多,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学前教育会让孩子们从生理、心理上都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他们的一生收益。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老师,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不只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孩子们的进步,更是我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