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
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经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童年的秘密。“幼儿期是充满想象和创造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己的经验和同伴文化的时期”。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论及游戏时是这样说的:“儿童的游戏及竞技,凡是有他们自己所想出来的,不要去改变他们”。我们遵循体验、探究、交往这套幼儿用书,它所体现的就是让幼儿从游戏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游戏的情节无论是趣味性的、故事性的、还是社会性的,都能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一、游戏在五大领域中扮演的角色
(一)游戏在语言领域的角色
语言游戏可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有一名幼儿偶然来到语言角,她学着老师的样子,从布口袋里拿出几个手指偶,套在手上,用不连贯地语言讲起故事来,这时我虽然看到他讲述得不太好,但是从中我发现了这位小朋友喜欢讲故事,我就走上前去,充分鼓励他说:“你讲得真好,老师真爱听!”这位小朋友听到了我的话,受到了鼓励,忽然扬起头,高兴地说:“我最喜欢讲故事啦!”接着在语言区域,自编自演故事,其他小朋友当观众,玩的不亦乐乎。在教幼儿认识水果时,教室里摆满了幼儿从家里带来各式各样的的水果,有我们常见的苹果、梨子、香蕉……,还有孩子们不大常见的进口水果,刚开始,我请孩子介绍自己认识的水果,用不了几分钟,我发现:孩子们已经感到单调乏味,提不起上课的兴趣。我果断的换了种游戏的方法:①先教唱儿歌:“苹果红红圆又圆,梨儿黄黄香又甜,香蕉弯弯像小船……”②做买卖水果的游戏,让幼儿自由买卖水果,幼儿有模有样的学起了自由市场的小商贩:“快来买,快来买,新鲜的草莓,不甜不要钱,”“买我点樱桃吧,红红的,又好看又好吃,”李冰晶竟让老师帮忙把带来的西瓜切开来卖,声称:“超市就有切开卖的,我妈妈那天就买了一块西瓜。”幼儿在进行着买卖水果的游戏,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并能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活动室出现了另外一种场面,所有的幼儿已经不需要老师的调动,个个变得情绪活跃、兴趣倍增,都会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水果。游戏虽然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动手又动脑,既玩得高兴,又复习巩固了知识,发展和锻炼了幼儿立刻做出判断的思维能力,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语言游戏活动。
(二)游戏在社会领域的角色
社会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学会交往能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无论是想象性的、互补性的,这些都来源于幼儿对社会中人的认识和人与人关系的把握。
有一个节目是:一人表演动作,不能出声音,然后让另外一个人猜一猜表演的是什么。为了使幼儿养成遵守游戏的规则,就可以利用这个游戏形式,在社会活动中设计游戏“表演猜猜”,游戏中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能出声音,通过想象,只能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请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自己表演的是什么。通过游戏,不但使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又能适合不同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他们会为了参与游戏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参与游戏的兴趣也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摆脱了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大家正在转着呼啦圈,由于场地有限,许多孩子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碰撞。我便不由地提醒大家要小心。但是我刻意没有说要怎么做。无意间,我发现妍妍拿着呼啦圈时不时的换着位置,专找空的地方。我想个方法的确很好。还有,我注意到,每次她要转的时候,都会左右先试试,看看会不会打到别人,如果有接触,她会和那个碰到的人说一下,再不然就换位子。事后,我对妍妍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在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学会考虑到他人的安全,会进行简单的为了他人的交流,这是在游戏中提高孩子自我保护能力重要体现的一个环节,有了这种意识,孩子就可以在更好保护自己的有利条件下保护他人,同时也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游戏环境中。老师教的有限,可是孩子想到的就会是无限的。
(三)游戏在健康领域的角色
体育游戏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比如:玩“俩人合作不要让球掉下来”的体育游戏时,当教师用鼓励的话语对孩子们提出操作要求后,孩子们积极思索,探索出不少新的玩法:有的小朋友用头顶,有的小朋友用肚子顶,有的小朋友用双手抬, …… 总之,尝试各种方法使球不掉下来。孩子们用自己发现的新玩法游戏,玩的乐此不彼。《指南》规定:幼儿户外活动不得低于两小时,体育游戏不能低于一小时,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小班幼儿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切西瓜,吹泡泡小鸡快跑等运动量较为小体育游戏,大班幼儿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抢椅子,掷沙包等运动量较大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跑一跑,跳一跳,出一出汗,会使幼儿加快胃肠蠕动,有饥饿感,吃饭的时候有食欲,这样一来,幼儿就会身体健康少生病。幼儿在户外游戏中,摸、爬、滚、打,跳跃,使幼儿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得到了锻炼,促进神经、肌肉以及骨骼的生长,促使幼儿动作协调发展,血液循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为幼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条件。
(四)游戏在科学领域的角色
科学游戏可以培养感知数学认知等等。如在玩“建筑”游戏时,幼儿有的能分享、合作、共同协商来建构,而有的幼儿则喜欢以独立游戏、平行游戏为主,因此,教师在游戏时可以把积木分成几筐,使到建筑区的每一名幼儿都有一份数量充足的建筑材料,并给幼儿投放小汽车、小树、花、人物、动物等辅助材料,丰富游戏内容。“玩”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它本身也是需要各种规则和一道道程序设计而成的一个游戏,这样才能玩出花样,玩出乐趣。
(五)游戏在艺术领域的角色
艺术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编和表演能力等待。记得一次音乐活动《拍手点头》时,我播放音乐,让幼儿学唱以后自由发挥想象力,并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再根据歌词改编各种不同的动作。小朋友们都跟着音乐节奏认真地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其中有个小朋友悄悄地跟我说:“老师,你看敬轩的动作!”,原来是敬轩自己在做一个身体左右扭动的动作。我看到好几个小朋友都在掩嘴偷笑,就什么都没说,而是让敬轩小朋友自己来解释为什么,敬轩说:“妈妈会跳舞,跳的时候就会这样扭一扭,我看过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认真地听着,一会儿大家都学着敬轩做起了这个扭一扭的动作。于是我就把歌词总结为“拍拍小手扭一扭”,瞧,孩子们唱的、表演的多开心啊!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独特见解,要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作品以及他们的音乐创作方式。
二、游戏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意义
(一)游戏在学习中的价值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指南》明确要求,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幼儿游戏的权利。在教学活动游戏中,设计游戏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游戏的玩法,不是老师一味的在旁指引。
例如:我让孩子体验物体的滚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赶小猪》的游戏,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球体、雪碧灌等等,让孩子通过拿一根小棒追赶,体验物体滚动,也可以发展孩子手眼协调能力,记得我还让孩子《认识高矮》,我为孩子准备了很多的纸盒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谁的盒子高,谁的盒子矮。孩子们看到这些爱不释手的东西,很想玩,这时孩子们动手玩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并探索了这些东西的玩法。由此可见高价格的玩具不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对于小小班的孩子来说那些在成人眼里的废物物品,恰恰是他们的宝贝,因此,我认为只要合适的就是好的,在活动中如果只是枯燥的教学讲述而没有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参与兴趣和知识接受就不会有那么明显的见效。
我们要通过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游戏的兴趣。我在教育二幼的一次观摩中,我看到幼儿在“《开诊所》”的区角游戏中,教师做了大量准备,准备了听诊器,大量的药品等,还给幼儿带上小白帽,穿上白大褂,打扮的真像一个“小医生”,激起了幼儿的强烈兴趣,“小医生”还真懂得不少,能说出几种疾病的名称并开单拿药,自始至终幼儿兴趣盎然。
(二)游戏在生活中的价值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玩的开心,回家或任何场所都可以玩的其所,所以大人的陪伴很重要。孩子的童真童趣,在大人眼里可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请允许孩子们保留不完美,是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前提。孩子做游戏、玩耍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发现、实现“完美”的过程,大人要放下架子,常常和孩子玩“过家家”、“打野杖”一类的幻想游戏。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的“特性,鼓励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如果孩子对闹钟有好奇心,请和孩子一道拆闹钟,装闹钟。如和孩子一道玩积木之类的玩具,在适当的时候,有意不按照说明或图样去“创造”自己的“建筑”,引导、鼓励孩子打破常规。家长同孩子一起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往往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
三、幼儿在游戏中得到的快乐
每个游戏幼儿多可以探索多种玩法,并在探索中得到快乐。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这样玩也是可以的”。例如:玩游戏《哪队跳得好》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跳的方法“双脚跳、单脚跳、跨跳、前进跳、后退跳……”通过实践,孩子们发现:“双脚跳跳得快”、“单脚跳容易摔倒”、“后退跳找不着方向”当孩子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例如:在玩体育游戏《切西瓜》前,有的孩子提出:除了可以顺时针切西瓜,这样逆时针可以吗?一个字切一次可以吗?孩子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发现这种玩法也可行!实践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以快乐为宗旨,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如果没有了游戏,幼儿将失去幼儿的生活。因此,幼儿园和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游戏,唯有游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幼儿生活,有灵性的生活,唯有游戏的幼儿才是真正的幼儿,有灵性的幼儿。
总之,在快乐的基础上,遵循人人能参原则,体验游戏乐趣,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玩——素质教育的摇篮 黄全愈 作家出版社 1999年
2、蒙台梭利早期教育全书 玛利亚 蒙台梭利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3年
3、学前教育学 夏如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