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大多关注孩子的成绩,往往不太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隔代教育的问题,孩子生活方面的问题基本上是由爷爷奶奶包办的,孩子处在溺爱之中,往往造成了孩子某些性格方面的缺陷。长辈们以他们古老的方式带着孩子,殊不知,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其身心健康及和谐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现实生活中,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当然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所以,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教师要利用晨间接待时间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在家表现,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教师通过一些具体活动,开展有效的家园合作,如:家长开放日、主题活动、亲子游览、家长会、家长助教、家委会等,让家长一起创建美好的环境,让家长成为孩子们的榜样,给予幼儿熏陶强化 ;另外,我们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还需要注意一些要领,如:要有耐心、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树立号的榜样、及时给予奖励、适当惩罚等。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近年来,研究儿童行为习惯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二、^文档提纲
一、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一)帮助家长认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1、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哪些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生活作息
•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做事有节制
•文明礼貌的培养
(二)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2、良好的行为习惯
3、正确的是非观
4、健康的体魄
(四)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
二、通过具体的活动,开展有效的家园合作
(一)利用晨间接待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在家表现
(二)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三)让家长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来
(四)举行户外亲子游览活动
(五)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活动
(六)发挥家委会力量,增强教育合力
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要领
1、要有耐心
2、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3、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
4、树立号的榜样
5、及时给予奖励
6、适当惩罚
三、参考文献
[1]陈红梅,金锦秀.从局外走向局内——于幼儿园成为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中心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 2009,(9):29-35
[2]应灵敏.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09,(5):13-21
[3]周波.幼儿教师与家长如何沟通[J].家园沟通,2009,(27):7-12
[4]陈卫东.精彩习惯是健全人格的巩固基本——文明教育家陈鹤琴论习惯[J].少年儿童研究,2002(02)
[5]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
[6]唐俊波.习惯主导人生[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夜学出版社,2006
[8]陈鹤琴.学前教育[J].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9]晏红.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 [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10]贺琳霞.流动幼儿家园合作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
[11]王秋红.新农村幼儿园家园沟通的分层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08)[12]王伟.幼儿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状况的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