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许多家长一味地重视开发幼儿智力而忽视德育,体育,个性和生活习惯的发展与培养,导致许多"高分低能"孩子的出现,导致孩子以后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在"教什么"的问题上,许多家长都感到十分迷茫。家园合作正好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可纠正家长一些错误,并向家长解释教育只重视单个智力发展对幼儿以后生活的危害。
三、家园共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家园共育的意义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世界上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1984年,美国《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指出“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与家长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对策,才能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 2000年,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1927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家园共育平台的理念中指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家园全面互动起来! 因此,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园互动形成合力。近些年“家园共育”受到了幼儿园的普遍重视,大家在开展各种丰富的家园共育活动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新的家园共育途径。
(二)家园共育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都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这三种教育中,家庭教育既是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是对孩子的终生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奠基作用,这一点,年轻的家长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良好的早期教育会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可以成就一个孩子,也能圆家长培养孩子成才的梦想;错误的早期教育,必然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葬送孩子的前程。由此可见,搞好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三)搞好幼儿的早期教育,家园共育是最好的途径
在新课程、新《纲要》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本身教育难以奏效,必须充分整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老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家长的主动参与,提高教育能力。”现在,家园共育已引起幼儿战线的领导和广大幼教工作者、家长的重视,已经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端。有的家长爱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又能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家庭教育又得法,所以他们的孩子培养得很优秀。但是目前也有不少的年轻家长学习不主动,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在教育子女中存在很多问题,他们的教育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幼儿园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阵地。幼儿园的教育在教育大纲的指导下,不管在教育理念上,在教学内容上,在教育方法上都有国家的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方面是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幼儿园的老师是
受过专业培训的,他们都是科班出身,是教育培育幼儿的专家,他们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因此对幼儿的培养和教育,使家庭和幼儿园结合起来,家长可以有机会向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育儿水平。幼儿园的老师也可以学习一些优秀家长的好经验。如果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密切结合,形成合力,就一定会使我们的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中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实践还表明,现在有不少幼儿家长不仅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阅历,而且具有较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信任、共同提高,这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础。
(一)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尊重、理解家长
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与理解是前提,家园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起点。有时候,我们经常会埋怨某某家长不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很少与教师见面、沟通等。并把这类家长归为“不配合者、不支持者”,而渐渐地忽视和远离了他们。其实,教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下班后又要忙于繁琐的家务,空闲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因此,家长的“不配合、不支持”也是情有可原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理解家长,而不是心生埋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安排有针对性的活动。这样,家长有了相对自主的支配时间,参与活动的态度也就积极起来了。
如:在我实习的雨花台区花雨南庭幼儿园在开展关于《节约用水》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先向家长调查问卷,让家长了解我们所要开展的内容,收集一些和主题相关的材料。如:图片,光碟,地球仪,人种等,让家长告诉幼儿,让孩子知道如何从电脑、报刊等媒体中主动获取信息^^文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家长还可以为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介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等,不仅可以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活化,而且,组织形式也更加活跃和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就能争取家长参与到课程中来,并且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家庭资源的优势,使我们主题更加有利的开展。
(二)家园共育需要沟通与交流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才能达到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在主题活动中,家长不仅是主题活动的旁观者,还是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是跟随教师和孩子被动活动,而是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的配合,出谋划策,真正体现教育价值。通过开展主题家长开发日活动,把家长请进幼儿园,让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观摩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时,还通过每周的家园共育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开展的活动目标及内容,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方向,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和孩子,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在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家长才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例如:在培养幼儿"节约用水" 的习惯时,在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引导,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有的小朋友在家里看见自己的妈妈没关好水,就会告诉妈妈要关好来,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意识,便会和孩子一起加入节水的活动中来,全家一起节约用水,促使孩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家园沟通有很多种,关于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行为表现及兴趣爱好饮食习惯等都可以成为沟通的内容。方式有老师和家长面对面的沟通;通过家园联系册沟通,通过幼儿园网站及宣传栏也可以成为家园沟通的一种。总之家园沟通很重要,方式也很多。
(三)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
论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