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李智同学出现这种情况,他的心理一定有问题,是最迷茫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如何帮助他克服困难,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转变过程
了解到李智的家庭情况和他的平时表现后,我找到解开的心理的钥匙。决定从家庭教育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师生齐心的办法。
(一)家庭的配合
——做好家长思想工作,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孩子。
我找机会与和李智父亲、母亲进行面对面详谈,通过交流沟通,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劝导李智的父亲,鉴于李智的特殊情况,我建议他在外务工的同时,多找机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多关心孩子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觉得爸爸还是以前的爸爸,非常关心自己,疼爱自己,给他信任和信心。听了这些话,李智的父亲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没想到大人们之间的纠葛竟给自己儿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他决心以后一定多关心孩子,决不让孩子再受委屈。李智的继母也表示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照顾好她,帮孩子找回从前的幸福与快乐。他们也找李智进行了多次的沟通,生活上也关心照顾了。父母的关爱,李智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二)教师的教育
——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采取赏识教育等多种有效措施,转变学生。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李智的心理阴影,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耐心地开导她,对他说:“爸爸、妈妈、继母都很爱你,老师同学也都是你的亲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跟我们说,我们都愿意帮助你,毕竟我们是你的家人、老师、同学。”在学习上,我已有意识地给予他更多的辅导,上课时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发现他答得对,及时表扬;作业完成得好,测验有进步等都及时给予肯定,给他树立了信心。他对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了。
(三)同学的帮助
——利用班委会,开展队会活动、文体活动,发挥特长,得到尊重,树立信心。
我知道李智体育成绩优秀,擅长跑步和篮球。学校开运动会,班里组织参赛队,我推荐李智参加篮球、田径队。没想到,赛场上的他生龙活虎,作为主力队员,屡屡得分,为球队夺得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个跑步项目均得第一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同学对他也刮目相看了。得到团队的肯定,同学的夸奖,李智充满了信心,又融入了温暖的大家庭。运动会结束后,我便约他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次多亏了你,我们班才拿了年级第一。”他没说话,但能看出他心里很激动。我趁机提出让他当体育委员,他有些害羞地说:“不行,我的成绩不好,同学们会有看法的。”我跟他说:“其实,这就是班委会的意思,怕你不同意,才让我跟你谈的。”他答应了。
接下来,我跟班委会商量怎样帮助,并制定了详细的措施:一是体育活动由他组织;二是组成学习小组帮助他学习,并由老师来帮助他补课;三是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给他充分展示的机会。紧接着我在班级里进行了“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父母”的主题班队会活动,使学生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理解父母对子女博大的爱。让学生心里充满阳光,看到生活、社会阳光的一面。
(四)辅导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李智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他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走出了家庭的阴影,真正树立起了良好的心态。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下课他不但喜欢与同学一块做游戏、一起活动,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成为学校篮球队员。以前的不爱学习、不爱参加活动、故意捣乱、欺负人等种种陋习没有了。我又制定了提高他学习的计划,并时时注意纠正他的一些不良学习生活习惯,对他更多的关注。他终于彻底改变了,平时乐于助人,还得到学校学雷锋标兵和学习进步奖两个奖项。家长也反映他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回家还主动帮继母照看小弟弟,看到他身上的变化,看到孩子脸上久违了的笑容,作为班主任的我终于放心了。
四、教育反思
赏识教育,理解、鼓励孩子,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有效转变学生。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赏识他们,学生就会在不断被赏识的过程中快乐成长[1]。教师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他们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当然,面对这些学生,光依靠教师不行,效果并不理想,只有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景,发挥教师、家长、学生齐心协力的作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紫雨微,《德育教育案例——一名后进生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