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进生教育转化问题探究
[摘 要] 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一是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生活中的经验以及社会经验,让学生接受掌握知识,形成经验系统,二是要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体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评价能力。本课题以工作实践为依据,在客观分析后进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后进生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后进生教育转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后进生教育转化;原因特点;成因分析;路径选择
引言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所以,我们的孩子就会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差别,本文着重探讨后进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教育转化的路径选择。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只有变面向极少数“优等生”的应试教育为“大众化”的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所谓“后进生”这一概念,目前教育界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称为差生,有的称为学业不良学生,有的称为学习困难学生。但他们智力基本正常,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有各自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但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良,其中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家长没时间无力监督,还有一部分对学习没兴趣,基础又不好,成绩太差跟不上,也有些思想意识不健康,有旷课逃学、称王称霸、打架偷窃等违纪、违法问题。因此,目前理论界习惯上大都称这部分学生为“双差生”。
转化教育后进生,首先必须对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根据实践调查和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理论,个人认为,与正常的学生相比,后进生的心理是相对复杂的。其复杂性是缘于其内心的矛盾性,那么,接下来我将对“小学后进生”出现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表现以下进行分析探讨。
一、后进生的主要原因特点
(一)不遵守纪侓,迟到说话看闲书
我国近年来,独生子女比较多,可谓称得上“宝贝”“掌上明珠”家长是“捧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由于家长过分宠爱导致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经常旷课、迟到等,在课上不是做小动作,就是神游、要不就去和其他同学说话或看课外闲书,形成无组织,无纪律。
(二)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和态度都不好
很多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比较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即使他们有时候想下定好决心,想端正好态度好好学习,但只要遇到好玩的事情,便会把学习抛到脑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觉性和自控能力意识。
(三)学习没兴趣,课后不写作业或乱抄作业应付
因为不喜欢目前的这种学习方式,因此他们不把学习当回事,纪侓松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差,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开始厌学,课后不写作业,写了也是应付式。
(四)家长老埋怨,老师总批评,同学看不起
由于他们很多方面表现不理想,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或父母的训斥,还有来自同学的挖苦,再加上老师们的“另眼看待”,长处和优点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因而感到委屈和失望;产生很强的自卑感,而这种自卑感正是自尊心受到压抑后的曲折反应,使得他们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所以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五)感觉自身差距与大家期望的相矛盾
小学后进生教育转化问题探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