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销观念的转变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市场仍是卖方垄断,消费品匮乏,商家销售什么,消费者就只能购买什么,根本无挑选的余地。在这样的市场前提下,一些公司通过大规模生产无差异产品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目标市场,网络营销的出现,使大规模目标市场向个人目标市场转化成为可能。通过网络,企业可以收集大量信息,来反映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使企业的产品更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从传统的规模化、无差异营销观念向集中型、个性化营销理念的转变。
2.沟通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促销手段,如媒体广告、公关等只能提供单向的信息传输,而Internet上的营销是直接针对消费者的。在互联网上,企业使用交互式营销沟通模式把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和公众,最大程度地促进与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翔实的产品信息,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向企业反馈信息。在这里,用户是主动的,他既可以查询自己喜欢的产品和企业信息,也将自己的信息提供给媒体。实现了由传统的单向沟通转变为交互式营销沟通模式。
3.营销策略的改变
传统的营销强调4P组合,现代营销管理则追求4C,哪一种观念都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企业必须实现全程营销,即必须由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开始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与意愿。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往往很难做到。原因在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缺乏合适的沟通或沟通费用太高。另外,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缺乏足够的资源用于了解消费者各种潜在的需求。在网络状况下,这一点将有所改变。即使是小型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子布告栏杆、在线讨论广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极低的成本在营销的全过程对消费者进行实时的信息搜集。消费者则有机会对从产品设计到定价以及服务的一系列问题发表意见。[ 庄小将,吴波红.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8,(9):44-45.]
以上所提到的双向交互式沟通模式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企业的决策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由于网络营销的双向互动性,使其真正实现了全程营销。
二、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迅猛地发展起来,越来越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企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企业呢?理论上讲,小型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中、小三种企业类型的划分,但在确定大中小的标准上,应当使用一个相对性原则,即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和时间的不同,划分的标准就不同。我国在2002年6月29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中小企业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同时该法还规定,我国中小企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
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新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正式出台。针对标准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不但包括了工业,而且进一步包括了第三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因此从法律角度上的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更加准确的界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
(二)网络营销自身的局限性
1.消费者的观念仍受传统购物观念的束缚
目前虽有众多的行业网站,但多数买家愿意选择亲自挑选商品,买家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一时难以转变。在传统商业中,消费者通过看、闻、摸等多种感觉来判断与选择商品。而在网络中只提供了查看图片的方式,网络图片和实物存在明显的差距。另外,不规范市场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对网上购物产生疑惑,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因而购买商宁可逐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逐户去寻找产品,而忽略网络的便利。
2.网络信息量大,企业及产品信息填没其间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页总数有166.8亿个,中国网页字节总数为322,306GB。在如此浩瀚的空间里,企业的一条信息或一个网页好比沧海一粟。消费者要在如此大规模的网络信息中找到对口的企业和产品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
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问题和对策(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