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过早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是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过早的让幼儿接触并对其实施小学教育,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据我了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学前教育小学化在大部分幼儿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需要引起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重视。
学龄前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而我们身边大部分的儿童,并没有像大自然中的蜜蜂一样,无拘无束,快乐成长。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就已经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样下去便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形成的原因
原因一:家长问题。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识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以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其基本的办园理念。
原因二:园长问题。一些园长素质不高,办园理念不坚定,他们不是把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办园宗旨,而是受利益驱使,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状况,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开设一些不适合幼儿的课程,对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这种超负荷超年龄的学习内容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会导致孩子反感和厌倦。
原因三:教师问题。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因素。一些非幼儿专业毕业的老师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一方面低学历再加上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使他们难以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指导孩子进行学习。
原因四:社会问题。幼儿教材市场混乱,不能规范其标准与范围,忽视幼儿教学研究、管理、监督、表彰等问题与现象,都是导致这一倾向的重要原因。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坐下来像小学生一样进行学习,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幼儿大脑容易疲劳,而且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会使孩子变得呆板。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等身体的不良疾病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这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里健康。
幼儿的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但是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们,却像要求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却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的年龄大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他们写不好,就会面临家长的呵斥,打骂,老师的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种痛苦的事,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经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这样便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成人眼中所谓的"玩",对于幼儿来说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学习识字,算数等,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一切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更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