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堂教学浮躁
4.价值观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关系、收入差距、是非标准、善恶观念等多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受这些复杂社会现象的影响,部分教师出现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发生了某些混乱和偏差。如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就会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不平衡,对教师职业存在困惑和怀疑。
各地教育部门对各个幼儿园下达的园内规定标准参差不齐,缺乏约束力和威信力,部分幼教工作者对自身的道德规范约束都不以为然,使个别幼儿园出现幼教工作者伤害幼儿等案件。
近几年的虐童事例:
事件一: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女幼师揪幼童双耳离地20厘米,将幼童扔进垃圾桶内。
事件二:太原市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教师半小时内打了孩子70次耳光。
事件三:山东潍坊昌乐县城关街道中心幼儿园:老师让全班29个孩子轮流打女童。
事件四:上海杨浦区格林双阳幼儿园:女童下体被老师塞入芸豆。
国内幼儿园老师体罚或虐待孩子现象时有发生,从狂扇女童耳光到揪耳朵提起,手段和花样不断升级。去年,济南一家幼儿园15名孩子被老师罚金鸡独立、下跪 、双手抱头蹲下等动作,还有蹲厕所、蹲小黑屋、抓头发、打屁股、看恐怖片等虐童行为。幼儿园老师的残忍程度让人大呼心理变态。本应是呵护幼儿成长的园丁,怎么就成了戕害儿童的毒手?
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看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道德行为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因为教师的理想理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包括日常言传身教的一切行为。幼教工作者的言行必须高度自律,即使细微之处也应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师德建设教育改进迫在眉睫。
三、师德建设教育的改进策略可分为:法制改进、管理改进、监督改进。
(1)依法确立师德建设的应有地位。要从法制的角度加强师德失范行为矫正的步伐和力度,把师德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为此,建议政府制定教师师德建设的立法,在现有的教师节基础上,依法设立师德节。以此浓化师德兴邦的社会风气,形成师德建设的强大社会氛围,以此来激励广大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依法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1.完善教师资格的法规,修改现有法规中已与教育实际不相适应的内容,使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完善;2.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的功能建设,使之置于法律的监控之下,独立承担政府授权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一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授权,独立进行工作,以保证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3.确立规范、科学的教师资格认定程序,这一程序应当是严谨、透明和合理,符合人性化的要求,便于广大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进行申报,而不是借口强调程序的严密而人为地增加繁琐的手续;4.建立监控和申诉机制,防止人情,遏制腐败,同时接受教书资格申报和认定中的争议处理。同时,随着社会的开放发展,还应建立教师培养机构的评估和授权机制,促进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实施教师资格证书等级制,即把教师资格证书划分为短期证书、专业证书,长期终生证书等,必要时学校也可以颁发临时教师资格证书。于此同时,实施教师资格证定期审查制度,依照师德标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教师资格监督的力度,对不符合师德标准的教师可吊销其教师资格证,调离教师岗位,以此来确保教师资格证的严肃性、权威性。
(3)建立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建设的逐级负责、分权管理制。形成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一层抓一层、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师德建设推行聘任制,试行合同管理。
(4)建立师德信息^^文档库。掌握教师个人的师德状况,为加强师德建设提供依据,这既是对教师个体师德建设的宏观管理,为整体推进师德建设积累^^文档创造条件,也为教师的评优、晋升晋级打好基础。
(5)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师德评价活动,来推动师德建设。
(6)建立师德监督机制,使师德建设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学生、社会监督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
(7)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则,做到有章可循,程序规范。
(8)师德问题处理需谨慎,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
(9)运用自我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1.在专业化的背景下,"教师道德修养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内在动力;是教师道德变革与建设的必要途径;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职业需要",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教师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言行一致,为幼儿树立好榜样。而道德的修养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为此,采用多种途径和渠道积极参加实践以提升自身修养也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加强自身学习,丰富道德知识,这是"知识即美德"的题中之意。 此类知识包括有关幼儿发展知识、保教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可通过听讲座、园本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等不同形式去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其次,严于解剖自己,提高道德理性。既要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也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更应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第三,追寻典型足迹,丰富道德情感。 可不断要求自己远学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近学身边师德典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师德规范,提升师德修养[15]. 最后,乐于日常实践,磨炼道德意志。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实践中学习师德修养理论,同时在师德修养理论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提高师德修养要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抓起,认真对待一日活动中的任何相关事件;培养和磨炼自己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2.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幼儿教师师德建设自主成长的一体化
第一,建立合理的师德园本机制,规范日常行为。 即建立以幼儿园为基点,以园长为第一负责人的园本师德建设制度。 幼儿园将教师职业道德(或专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人事管理、一日活动管理、教师绩效考核,并结合幼儿园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方法。 第二,完善师德培训机制,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幼师。 结合《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定期开展全体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分别开展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学习培训。第三,师德考核机制操作化、监督机制公开化。根据园情,制订具体的师德考核细则, 将师德考核可操作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幼儿教师职务评聘、 派出进修、评奖评优、任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成立师德监督委员会、召开家长见面会、座谈会等措施,及时了解师德动态。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春玲.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陈大伟.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第2版) [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6]何茜,孙美花。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教育改革[J].西 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59-162.
[7]彭兵。成就专业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11.
[8]檀 传宝。论 教师 "职业道德 "向 "专业道德 "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
浅析学前教育师德建设现状及改进策略(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