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溺爱型
这种教养方式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它的特点是父母把孩子放在第一顺位,对子女过于宠溺、关心和关注过了头,对孩子的要求只知道满足,百依百顺,包办孩子的生活起居,帮助孩子解决所有问题。
幼儿常表现为懒惰、懦弱、幼稚、任性、自私、骄傲、依赖、情绪不稳定、没有责任心、蛮不讲理。这样的幼儿长大后往往会在社会上四处碰壁。这种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特征浇灭了幼儿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帮助与指点,没有拓展精神,智力发展也受到影响。溺爱会导致儿童的许多不良行为,因为溺爱不仅使父母在管教孩子的不良言行方面缺乏约束力,也会使幼儿的不良行为得到强化,促成不良行为的定型化。
(二)专制性
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是父母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粗鲁,方法粗暴;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自己的想法出发,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强迫幼儿一味接受自己的想法,经常用打骂、体罚来使孩子乖乖就范。
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幼儿发展成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孤独、性格抑郁、自卑、遇事逃避、缺乏独立性的人;或是走向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有研究发现,问题儿童的妈妈很少采用积极鼓励作为控制儿童行为的手段,只是单纯依赖压制性打骂来对待发现到的不合适行为。过多的消极对待使幼儿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进而产生攻击性行为。研究表明,此种教养方式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有较高的相关。
(三)放任型
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是,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以不干涉为原则建立家庭关系的基础,父母对幼儿采取的态度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然。
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引导,幼儿会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被看重的,而失去归属感。幼儿会缺乏责任心,缺乏自控力,缺乏探索精神,行动具有盲目性。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下的幼儿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漠,情绪消极,缺少兴趣,缺乏理想和追求、自由散漫、社会适应能力差。幼儿容易受到不良人群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四)民主性
民主性的父母尊重和理解孩子,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交往交流。他们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父母也为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的指导孩子成长。父母鼓励孩子独立探索,承认孩子独立活动的范围。民主的父母对子女爱而不惯,严而不苛,民主平等。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有归属感。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能感受到爱与被爱,也学会怎样爱和尊重。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力。这样的孩子自信、意志坚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能与人和睦相处。有研究者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状元家长都属于这种教育类型。
五、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情绪的影响
(一)溺爱型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待,但对孩子缺乏管控和要求。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控力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当下的满足,缺乏自信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型和攻击性。我班一个幼儿,每天进幼儿园前都会哭闹,父母看了也不管,就是不舍的牵在手里,而且当他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在班上哭闹。
(二)专制型
专制型父母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常常表现出焦虑、畏缩和不快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长久以来,将会与父母关系疏离,产生反叛逆反的心理,形成自卑、胆小懦弱、遇事冷漠等消极的情绪,甚至产生恐惧或焦虑、故意或残忍的心理。例如,我班四岁的小羊羊的妈妈过度安排孩子上兴趣班,长期以来,小羊羊变得对人十分冷漠,与其他孩子交流少,有时还经常大发脾气。
(三)放任型
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放任自流的态度,漠不关心缺乏爱的表现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在这种教养下,孩子会出现情绪适应障碍,情绪自控力差等问题,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
(四)民主性
民主性是一种理性且平等的教养方式,父母把权威归结于他们与孩子经常的交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父母对幼儿理解和尊重,幼儿有较强的独立性,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比较强。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情绪有着孑然不同的影响,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父母要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可以混合着教养方式,对幼儿情绪进行积极正确的引领,培养幼儿产生正面情绪。
六、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溺爱型对幼儿的影响
这种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言听计从,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或施加干涉,对儿童的关爱缺乏分寸与理智,即使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也不由分说的满足。不适当地满足孩子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一味的迁就,能代劳的事情都代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往往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过于自傲或自卑,会养成对别人指手划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也不知努力的不良个性。生活处理能力较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对于父母他们也表现出很强的依赖和无尽的需求,而在任务面前则缺乏恒心和毅力当孩子长大后面临社会竞争时,则会承受不来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很大程度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 专制型对幼儿的影响
这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十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期望,就对孩子施以打骂,这种父母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念,对孩子的行为十分控制,主要体现在父母对孩子日常的事情限制过多,如事情这样做是对,那样做是不对;考试每门科目都要在规定分数以上才可以;让孩子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般,按照家长的想法去生活。使孩子遇事优柔寡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理上也容易产生心情压抑和焦虑。在学习上可能只会死记硬背,非常缺乏学习的灵活性,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三)放任型对幼儿的影响
这种父母对孩子采取任其自然、不管不问的态度。这类父母存在着典型的角色问题,他们本身性格腼腆或缺乏权威意识和责任感或者社交能力差。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时间管教孩子的教育,没有给予孩子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强化,对孩子冲动的行为缺乏管束,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自我控制力。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孩子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被重视的,从而没有归属感。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事情不负责任,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
(四)民主型对幼儿的影响
这类家长多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不随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并合理地应用奖罚分明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除此之外,民主的父母对儿童总是鼓励。他们很乐意并努力、认真地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在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积极地引领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父母对孩子信赖,平等和尊重,重视启发引领,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自主和自由的环境。这类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激励孩子去做他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孩子敢于发表意见,又循循善诱,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不是无端斥责。所以,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性格活泼开朗,意志坚定,积极向上,有责任心,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
七、小结
日常生活中好多父母忙于工作而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和教育,孩子全托付给家里老人或老师,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推崇民主,反对溺爱、专制和放任。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管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有自控力和善于解决问题,喜欢与人打交道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诲,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有利于将父母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使孩子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从父母处得到更多地称赞、表扬、肯定、信任、尊重,与孩子平等交流。这种以温暖、鼓励、探索为特点的民主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及其在同伴中的适当行为,可以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要提倡正确的教养方式,使幼儿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第4期
2、刘文、杨丽珠,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第2期
3、林崇德:《幼儿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2009年,第2期
4、正淇、谭钊安、曾彦英:《父母养育方式与犯罪青年人格障碍形成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第24期
5、衣纪明,魏书珍等《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华儿科杂。1999年
浅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