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其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不仅家庭的重心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幼儿教育,而且国家也从国民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出台了众多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意见、办法。本文立足对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探索、特点方法的剖析,引发对幼儿家庭教育的思考,并结合研究成果,探寻幼儿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着力探索解决超前教育与顺应自然的关系、养德和育智的关系以及封闭与开放的关系,使教育成果具备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庭的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教育从学龄教育提前到学前教育甚至是胎教的时候,幼儿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充分把握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
幼儿对社会的理解和感知更多的源自父母。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长知识的途径,也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途径。一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家长的教育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具备权威性,有时候会出现撒谎等现象。因此,要做好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不仅要注意言传身教,更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一定的教育技巧,比如平等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批评时不仅要告诉他们不应该怎么做,还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等等。二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家庭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保持着深切的依赖感。因此,家庭教育要做到情与理交融,严与爱并行,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也让他们逐步养成自我管理、独立学习的习惯。三是父母对孩子有着独特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方向,尤其是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和信任是最原始、最淳朴的,这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表现为孩子在很多时候父母人生观价值观或多或少的将影响孩子一生。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多与幼儿园老师交流,共融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而不是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是把教育的接力棒递给了老师。四是家庭生活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幼儿年龄的特殊性,使得幼儿家庭教育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他的课堂是流动的,即便是有针对性地学习,也是基于父母认识基础上的。
(二)选择恰当的幼儿家庭教育方法
一是以幼儿的成长阶段为主线,按照幼儿心身发展情况,把握规律进行教育,使幼儿获得与其发育相称的教育。3-6岁岁幼儿教育要避免单向传输,因为他们的年龄阶段导致他们还不具备长时间的专注能力,互动式方法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二是以父母的期望为目标,结合幼儿的发育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前教育,培养孩子志趣。要多鼓励,不能因为其学习、理解能力滞后于父母的期待,就严厉的批评,结果反倒加深了他的无所适从,容易滋生他的畏难情绪。三是寻求父母期待与幼儿兴趣的结合点,以结合点为出发点,通过沟通、适应,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4—5的孩子如果在某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才能或者兴趣应该是可以表现出来了。家长要通过观察、了解,有针对性的培养其兴趣,使其特长得到有效发挥。
(三)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途径
一是日常生活渗透,父母的一言一行将是无声的教育,影响着幼儿最初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因此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开展家庭教育,也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告知孩子生活、科学知识。二是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重视孩子的提问,在回答孩子的问题中将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三是走出家庭,让幼儿在更加广泛的空间内感知家庭的概念,进而激发从父母那里获取知识的期望。孩子的视野越宽广,思考的问题就越多,主动学习知识的愿望就越强烈,家庭教育的效果就越明显。
二、开展幼儿家庭教育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超前教育与顺应自然的关系
学前教育和超前教育不同。前者是建立在对孩子成长特点的把握前提下,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知识、伦理教育,而后者却是在一定功利心的驱使下,将教育过早功利化的表现。国家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发布《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幼儿如何在语言和科学领域开展正确的学习与发展做了明确规定。《指南》指出要通过对幼儿在语言领域的教育,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使他们养成阅读兴趣、习惯,并通过耳濡目染获得阅读理解能力。数学学习要以能够让孩子感到学习的趣味并能够在生活中得要验证和使用为主,能够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南》着重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先进教育理念。《指南》的出台,将帮助家长准确把握幼儿教育规律,理性设计幼儿教育内容,在改变观念中,协调解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期盼和把童年还给孩子的呼唤二者之间的矛盾。
(二)养德和育智的关系
幼儿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知识教育,更不如说是一种德育教育。古语云,“少儿不教,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因此对于不管如何认识学期家庭教育,有一个共识是必须达成的,那就是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重视德育教育,才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够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今天,让孩子依旧具备勤俭节约、谦虚礼让等美德,尤其是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不仅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且感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育土壤,智力开发才能开出健康的花朵。二者的关系是本与末的关系,切不可本末倒置。
(三)封闭与开放的关系
教育的本身就是以开阔的心态去接受新知识,拥抱未知的世界。但是由于幼儿的特点,因此很多家长困惑于该选择开放式教育还是封闭式教育。倾向于封闭式教育的家长认为现实社会问题纷繁复杂,孩子没有能力去应对;选择开放式教育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天地中成长,才能增强其适应性。无论是选择哪一种教育方法,都不能步入极端。具体到幼儿的特点,他们的行动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家长可以侧重引导,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感知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大自然的千奇百态。但是毕竟这个阶段的幼儿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有限,因此对于他们的照顾和学习引导要以安全、健康成长为前提,妥善把握好封闭与开放的教育关系。
总之,幼儿家庭教育是一个涉及每一个家庭和睦美满的课题,教育方式的采用应该以情感交流为媒介,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目标,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