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对学前教育有一份难舍的情怀。幼儿教师,是一个奉献爱心和拥有责任的名字;幼儿教师,是一个活力四射和永远年轻的名字;幼儿教师,更是一个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名字。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任课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生就业需要出发,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心理学”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通过潜心探索与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幼儿心理特点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幼儿心理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与幼儿在一起,能否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活动是非常有趣而且独特的。 (二)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进入儿童的世界,你就会觉得孩子的内心充满了许多特殊的东西。儿童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幼儿心理学会让我们明白,幼儿有许多可爱的特点。学习幼儿心理学之后,你就能够知道如何看待幼儿,能够正确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三)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育工作是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幼儿教育在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时,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学习幼儿心理学,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幼儿心理发展中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能够使我们真正从每个幼儿的特点出发,与幼儿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往,引导他们良好的发展。 (四)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们会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环境。二:幼儿心理学的心理表现(一)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二)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三)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四)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五)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三: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但无意中流露出的传统角色,会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中造成障碍。比如有的家长父母则像个“说教者”,喜欢唠叨,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有些家长觉得自己比孩子聪明,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态度与孩子交谈,怎么可能得到很好的沟通效果?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呢?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察、了解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
2.尊重、理解孩子,孩子向你敞开心扉,倾诉其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痛苦时,一定要表达你的同情和理解。即使你对其某些做法和想法持否定态度,也不要加以否定和教训。要谨记你现在的态度决定孩子下一次是否还想你表露心声。
3.父母也要向孩子敞开心扉,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和信赖,让孩子觉得你更亲近。“爸爸,你为什么不高兴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你应该考虑一下是否谈一谈、谈多少、怎么谈。如果你搪塞地说“没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很随便地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这就意味着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日后也就没有理由抱怨孩子不关心父母。
4.养成与孩子交流的习惯,如果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家长就有意识地培养与孩子间的一种和谐的交流关系,那么亲子交流的大门就会敞开。反之,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这扇大门就有可能永远关闭。
5.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从小就视父母为崇拜信服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懂的越来越多,可是还不能满足家长的期望,家长总觉得孩子成长得慢,或者不如邻居家的孩子,总是希望从孩子那里听到比其他孩子出色的话语,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或者大人认为违反常识的问题不屑一顾,尤其对孩子的烦恼不给予分析,孩子困惑的时候不能得到父母的及时帮助,消极心理得不到化解,就会爆发。实际上有时孩子就是需要发泄一下,并不需要父母的教训和忠告,把心里话说出来就痛快了。
6.虚心向孩子学习、学会向孩子道歉,家长希望孩子超过自己,就不能总用自己的思维去约束孩子。当大人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能对孩子说声“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孩子会非常感动的。如果家长老师放不下架子,总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孩子反而更瞧不起你。当孩子有错误的时候也会像大人一样坚持不放的。
四、幼儿心理学家追寻目标
(一)描述幼儿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
(二)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三)探究不同的外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四)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