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阅读兴趣, 是对幼儿自己本身阅读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当儿童对阅读发生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果幼儿不愿意阅读,而大人强行的要让幼儿阅读,反而会使幼儿对阅读产生恐惧,失去阅读的兴趣,阅读兴趣则往往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对于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针对中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人文阅读环境;二、提供具有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的图书;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四、加强家园互动、发挥家庭的作用。
一、幼儿早期阅读的概述
1、早期阅读的含义
早期阅读就是早期的文学作品教育,它“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儿童阅读能力,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态度的活动。
幼儿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阅读中飞扬着的图画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图画细腻、含蓄、优美地表现着文字所无法表现的意蕴与感觉,引导着孩子进入到美丽的意境之中,激发了孩子与生俱来的诗意与浪漫。
早期阅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早期阅读对幼儿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早期阅读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3—8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如果能养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好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就能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从实际生活中来看,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至少有以下两大好处:第一,能够帮助幼儿找到知识的大门。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的精力、水平毕竟是有限,这时候让孩子向书本寻求答案也许不失为良策,而且与家长随口的回答相比,孩子对于自己查阅书本找到的答案印象会深刻得多,所得到的答案也更准确一些。第二,可以为幼儿将来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中班幼儿阅读兴趣的方法
我觉得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我们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中班幼儿的意志力比较薄弱, 自控能力比较差,因此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环境对幼儿有很多的暗示作用,可以引发他们多种兴趣。要孩子喜欢读书, 先要让他喜欢上读书的气氛, 这时教师和父母们要努力在幼儿园、家庭中营造读书的气氛。再者我们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有趣、轻松、自在的阅读环境,图书一定要放在取放自如的地方,要丰富而温馨,有比较大的图书量,种类多,图书的内容和形式要适合幼儿理解。此外,阅读区的光线要明亮,地板要整洁,阅读时让孩子姿势舒适, 不能让孩子产生拘谨、不适感。我们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并常带幼儿到阅览室看书,感受和模仿成人的阅读方式;在班级中开设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分为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阅读也是幼儿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2、提高具有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的图书
阅读是书面语言的,但中班幼儿尚未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条件,许多幼儿都不认识或只认识部分的字体,因此,幼儿的阅读大多是通过图画故事进行的。从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来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早期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艳,活泼有趣,深受幼儿喜爱,很容易被幼儿接受。所以,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此类的书籍,让他们便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满足他们的需求。
具有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的图书最能吸引幼儿,但在我所带中班的孩子情况来看,他们看书时往往出现这种现象:幼儿把书一下子翻到中间,一下子翻回前面,或者又快速的乱翻,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图书也变得特别容易破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挑选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失时机的介绍图书,有意识的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页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培养他们看书的兴趣和看书所需的耐心。
对于图书,我们应根据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选择。中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色彩丰富、饱满,对比强烈的图书,所以我们要着重选择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强的图书。还需注意的是:给幼儿看的图书应具有语言简练、书中人物动作性强的特点, 书中的情节应主要依靠画面式动作来体现, 而不是过多地借助语言, 以便使儿童能够从画面的转移、动作的衔接中了解、认识图书的内容。
我的观点是: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有些托儿所和幼儿园大批地、正规地组织幼儿识字是不足取的,大量的、系统的识字不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但是,有些老师在组织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故意回避文字的接触是愚蠢的做法。换言之,早期阅读决不等同于早期识字。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下就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改变指导方法,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的教育方式都是是以幼儿听、教师讲为主,喜欢对幼儿提统一的要求,没有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而设计提问。这样,孩子就只能被动的听,使大部分幼儿处于消极状态。在学习了相关教育理论后,我认为在活动中,老师与幼儿的互动,能促进儿童更好的活动。例如: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由老师先讲故事,到紧要关头突然刹车,接下来的结果请小朋友看书吧。这时,孩子们往往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翻看观察。这样即可促使幼儿仔细观察故事人物的动作、表情,理解内容,又可把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对应起来,从而逐步获得阅读图书必需的能力,孩子们把这种提问当成了游戏,他们既享受阅读的乐趣,又得到了阅读的方法,幼儿对于阅读的兴趣就大增。
要让幼儿主动学,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方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愉快的阅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如玩积木组词、拼字,用字卡接龙,模仿故事人物对话等。中班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因此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我们就该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模仿一下。活动后,我们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幼儿对这些游戏的兴趣浓厚,在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巩固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四、加强家园互动,发挥家庭的作用
我们知道,要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必须把这一活动融人到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去,特别是家庭。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的行动中来。
我们可以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共同学习,引导孩子读书、讲故事、朗诵儿歌。让家长为幼儿设置一个温馨且富有童话般色彩的读书小区域,每天抽一些时间陪伴幼儿看书、阅读,使幼儿有机会观察成人是怎样看书和写字的,给幼儿树立好榜样。同时我们还引导家长充分利用和幼儿一对一的有利条件,帮助幼儿掌握将口语与书面语对应起来的能力,培养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对语音、语法及汉字的敏感性。
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在面对孩子的发问时,因为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跳跃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幼儿的问题稍纵即逝,一旦没有及时回应,等到故事讲完再去回应幼儿就可能已经没有兴趣,这个就是在无形中打击孩子的提问的积极性,对于孩子的阅读兴趣也降低不少。
五、结论
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早期阅读有着极大的影响,阅读兴趣往往影响阅读效果。只要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就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我们鼓励幼儿阅读, 只因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我认为只要有了兴趣, 就会热爱阅读, 就可以丰富孩子的人生, 去发现另一个美丽缤纷的世界。可以帮孩子架构一个想象的世界,尽情的宣泄自己的情感。因为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所以想象世界可以满足孩子很多的幻想。
参考文献
[1] 朱鸿菊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浅探 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三期.
[2] 邱云 幼儿阅读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策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三期.
[3] 徐光荣 3-6岁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潘爱珠 儿童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育评论,2004年第五期.
[5] 余珍有 日常生活中的早期阅读指导 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一期.
[6] 朱从梅,周兢 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二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