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能否顺利进行混龄教育,家长的支持非常重要。我们对我县一所幼儿园的161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家长53.5%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不同年龄的玩伴,而59.2%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他们认为孩子能“从不同年龄的孩子那里学到他们的长处”,“与稍大的孩子玩可以提高待人接物、思考问题的能力,与稍小的孩子玩可以帮助他虚伪会关注和帮助更弱小的人”等。可见,大部分幼儿家长已经意识到不同年龄的玩伴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当被问及“如果幼儿园要进行混龄编班,每周活动一至两次,你同意自己的孩子参加吗?”这个问题时,72.5%的幼儿家长表示“完全同意”,只有0.9%的幼儿家长表示“不同意”,其余家长则持“无所谓”态度。可见,幼儿家长对这种“间断性混龄”形式非常认同,支持率很高。
第三,实施“间断性混龄”使教师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
由于“混龄教育使教师面临着多元化目标的挑战”,“迫使教师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并“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更多要求”,所以在实行“连续性混龄”的幼儿园中,表示愿意尝试带混龄班的教师只占26.7%,而73.3%的教师则不愿意带混龄班。而在“间断性混龄”中,由于一周只进行一至两次的混龄教育活动,教师有相对充分的时间做准备,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因而很多教师都比较尝试带混龄班。据我们对一所幼儿园10位教师进行的调查,85%的教师“能够接受”带混龄班的任务。当然,“间断性混龄”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胜任这一任务,教师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第四,实施“间断性混龄”不会对幼儿衔接造成不利影响
大班幼儿要为上小学做准备,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能否顺利进入小学,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热担心。如果在幼儿园实行“连续性混龄”教育,家长会担心。而采取“间断性混龄教育”,家长则不会太担心;一方面,一周一至两次的混龄教育活动占用的时间不是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异龄交往的不足;另一方面,这种混龄主要还是以同龄交往为主,不会影响正常教学活动。据我们调查,虽然大班幼儿家长支持幼儿园实施“间断性混龄”的比率不如小班85.2%和中班80.3%,但仍有80.0%的大班幼儿家长表示“完全同意。”
第五,“间断性混龄”教育的实践价值
长期以来,我县幼儿园都严格地进行同龄编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集体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很好的照顾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而混龄教育则能弥补同龄编班教育的不足。我县部分幼儿园成功尝试“间断性混龄”教育的事实证明在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间断性混龄”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幼儿园实行“间断性混龄”教育,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聚集在一起的家庭氛围,可以弥补独生子女与不同年龄幼儿交往的不足,更多地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幼儿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了解一些信息和知识,对其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同龄幼儿在一起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而异龄幼儿在一起活动时,年长幼儿出于荣誉感、责任心,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志行为。在混龄教育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长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而年幼幼儿通常与年长幼儿交往,其领会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能得到增强,在混龄教育活动中,独生子女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性格特征能得到纠正,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性。
2、“间断性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间断性混龄”学前教育价值分析 (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