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家园协作的途径与实践探讨
【摘要】教育孩子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家园协作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家园合作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家园协作的认识,总结出家园协作的途径和实施方法,在对家长工作的途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找出实践环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 家园协作 途径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家园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还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这一切都体现了现代化的大教育观,确定了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家园协作的有效途径
家园协作的途径有很多,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的方法也有很多,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家园共育是家园双方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过程,我们要积极组织和利用家长资源,并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形成深入幼儿心灵的教育合力,为幼儿一生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家园协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分为两类,即个别方式与集体方式。
1.个别方式
个别方式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间一对一地联系与进行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教育孩子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孩子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
近些年来,许多幼儿园都举办了家长学校、家教讲座等,普及科学育儿知识,这是很必要的,但决不能代替或忽视深入细致的个别化工作,应该说,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大量是个别化的。
首先,采用家庭访问的方式,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五六十年代我国幼儿园就十分重视家访工作。家庭访问有孩子入园前的访问和人园后的访问。幼儿入园以前的访问十分必要。一般幼儿园在孩子入园前都要求家长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了解幼儿及其家庭一般情况,但仅通过书面调查了解情况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通过家访实地了解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点、教养态度以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等,以使孩子入园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为家园合作打下初步基础。另外,对孩子入园前进行家访,让孩子在入园以前先认识老师,与老师建立初步的情感,可以减缓幼儿入园后的分离焦虑,使之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幼儿入园后的家访有定期与不定期的家访。定期家访,我园规定每学年(或每学期)教师对本班幼儿普遍进行一次家访。不定期的家访则是视需要而进行的家访,如班上有的孩子因伤病不能来园,教师尽可能抽时间进行家访,又如在教育中要与某位家长一起研究孩子发展和教育中的问题,共商教育对策时可以事先与家长约好,进行家访。
其次,可采用个别交谈的方式。这里所说的个别交谈是指教师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进行个别交谈和专门约请个别家长来园面谈。教师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与家长简短交谈,是一种最简便、最及时和最经常的家园联系方式。
试论幼儿园家园协作的途径与实践探讨 (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