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体不适,消化力弱,食欲不正,都是由于疾病及药物的影响。由于各种急性、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某些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如锌和铁缺乏最常见的是引起食物不正的主要原因。
3.日常饮食的因素
(1)吃饭前孩子吃零食饭前吃零食会影响到孩子吃饭时的食欲,真到吃饭时挑挑拣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挑食的习惯。
(2)吃饭前或吃饭时孩子喝过多的水或饮料
吃饭前或吃饭时孩子喝过多的水或含糖饮料,致使孩子在吃正餐时出现厌食现象,因为肚中喝过多的水或含糖饮料,过多的甜食使饱食中枢神经兴奋,使孩子缺乏饥饿感。
四.分析与讨论
在解决孩子挑食问题上,我们要抓住幼儿的心里进行诱导,不可以用“逼”的方法。要“对症下药”,先找出幼儿挑食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下手。
(一)了解幼儿挑食的原因
了解幼儿挑食的原因,首先要弄清楚幼儿为什么要挑食,再针对幼儿挑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家长,不能再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幼儿在饮食上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家长应拒绝。例如,有的幼儿只吃某种食物,家长可以用变化花样的方法来引起孩子的食欲。
(二) 注意食物的巧妙搭配
在幼儿园,园所应经常变换菜谱,改换烹调方法,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诱导幼儿对不爱吃食物的食欲。如果幼儿不爱吃肉和蔬菜时,可将肉和蔬菜做成馅,如包包子、饺子等。既能增加幼儿身体均衡的营养,又有益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能防治幼儿的挑食。
(三)在语言上诱导幼儿
如对男孩,教师(家长)可以说要好好吃饭,吃各种菜,这样可以长得快,跳得高,力气大;对女孩,教师(家长)可以说好好吃饭,长大才聪明、漂亮。教师(家长)对于食物的评论很容易吸引幼儿!
(四)在平时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教师(家长)可以在日常谈话时与幼儿讨论、交流与食品有关的话题,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绘画、小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如故事《露水蘑菇》《萝卜不见了》,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长成一个棒娃娃》,歌曲《扮家家》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 注意情绪情感的作用
幼儿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许,教师(家长)可以在幼儿吃饭时适当鼓励,使幼儿有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促进幼儿的食欲。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中枢神经兴奋,促进消化系统各脏器和腺体的功能增强,增进食欲。另外,教师(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看有趣的画报、做游戏逗乐、念儿歌,或使孩子知道挑食对身体的害处,不挑食对健康的好处,自觉做到不挑食。
五.总结
总之,挑食的孩子营养素的摄取肯定缺乏,以致孩子发育不良,所以孩子挑食的习惯必须纠正。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循善诱,要有“狠”心、决心和耐心。
幼儿吃什么食物是一种习惯,习惯养成就不会挑食,食物要经常更换,尽可能做到色、香、味俱全,适合幼儿的口味。办法把幼儿不爱吃的东西做成各种样式的食品,引起孩子的兴趣,增强食欲,把吃饭当成是一项乐趣。孩子在吃饭时再不会挑食,挑食的习惯就得以纠正。
参 考 文 献
[1]游乾桂.育儿心理百科(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年4月
[2]莫源秋.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指导(M). 广西人民出版社.第120页~130页
[3]万钫.幼儿卫生保育教程(M).出版社
[4]陈瑞.孩子偏食挑食的原因(OL).中国新闻出版社
幼儿挑食情况以及家庭采取对策情况的调查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