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从婴儿时期就在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幼儿会不由自主的模仿父母或者身边照看他的人,以及父母的不好的谈吐、行为习惯等。
父母的教养观念及行为,家庭的和谐程度等都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幼儿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模仿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养观念都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处不在的力量。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在适应着环境也在改造着环境,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是小环境,他们都处在一个大环境里的,对于幼儿也是,幼儿会根据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崇拜,而且这种崇拜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幼儿对这些没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往往很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或者被不法分子伤害。教师及家庭都是幼儿的安全的守护者,也是幼儿看到社会环境的窗口,所有需要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卫道护航。
三、幼师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
(一)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
1.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幼儿因遗传、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品质,比如;有的儿童说话声音见习刺耳,有的幼儿吐字不清晰,有的幼儿文静听话,有的活泼好动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同时还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在教育的时候做个有心人,针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适合幼儿教育的策略,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形式,才能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教育要从心里接受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
1.幼师如何对待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而特别的个体,教师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他们的不同,有的孩子活泼可爱,有的调皮捣蛋,有的安静内向,有的擅长动手,做小东西,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教师要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问题,去解决问题,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用赞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孩子。根据他们的特点,幼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多功能层次,具有选择度的环境,用儿童自身特有的方式去吸纳更多的知识。对于每个儿童的差异性教师应做好观察、记录,即儿童的兴趣、需要、优点、缺点,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三)幼师与家长共同协作,共同努力
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部分儿童各方面很弱,如大班的吃饭不好用勺子,午睡起来不会铺床,叠被子等,幼儿自己不会去整理书包,每天来园里如果发现书包里少了东西总会哭鼻子,抱怨妈妈没有给他整理整理书包,在幼儿园遇到困难,从来不会寻求别帮助,动不动就哭,每次都以哭的形式博得小伙伴的同情和帮助,还有的像“皇帝”一样,总是让别人给他做事情,自己的事情不愿做,总命令别人,不帮他就会发脾气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交流看法及现实生活中孩子存在的问题以及改正的方法,怎样做有利于孩子成长,转变家长的观念,多给孩子自己动手参与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在幼儿园里给予帮助和引导纠正,先树立信心,再手把手教他,在他第一次独立完成时给予肯定,再引导他如果下次做的更好一点的话会更棒,以此来激励儿童。同时家长要在生活中鼓励爱哭的孩子,耐心的教导他,不要他一哭就不让他做了,这样会助长他,家长要教孩子去寻求帮助,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于那个像“皇帝”一样的孩子,家长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能事事亲为,要让孩子自己做,并且告诉他这是你要做的事我不会帮你做,去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家长成为家长。
参考文献
1.阿德勒«理解人性»,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1日
2.许金华.适应性指导幼儿的个性教育实践探索...«名师在线»2018年第25期;如何指导培养幼儿尊重意识的个性化教育«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9期
3.刘献君;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年第01期
试论学龄前儿童的个性教育(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