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儿童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1、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得到过多的表扬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前儿童在各方面的表面与发展都非常不错,家长、邻居及幼儿园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对其进行夸奖。但由于幼儿的自我认识能力有限,时间长了,有些儿童可能会在内心里形成“我最棒”、“我是第一的”、“我是最优秀的”等错觉,这种感觉可谓之“自优”心理,当然这样的心理保持适当的话,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然而,事物往往存在反面性,长久的“自优”可能会使儿童成为一只“井底之蛙”,当看到还有比自己表现更好的小朋友时,他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从而导致其产生嫉妒、失落等心理。
2、人之天性在儿童内心的一种反应
不良情绪的产生,存在诸多原因。首先,最为常见的应是心理的不平衡所导致。正所谓人都是心理的主人,当心理在某些内因、外因的影响下,而产生不平衡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反映。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曾经有心理学家说过,幼儿天生就有嫉妒心。当儿童看到他周围的人拥有某些东西而自己没有时,内心里也就产生一种渴望,从而导致嫉妒心的出现。其实,人具有嫉妒心并没有什么不对,有时候也并非就是坏事,问题在于成人可以理性的处理这种心理状态,而学前儿童由于其自身心理与生理的局限而不能正确理性的面对并处置这种心理,从而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引发若干问题。由此也可知道,儿童不良情绪的产生几乎是必然的,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让其内心产生渴望的事物,并进而引发其心理上的不平衡。其次,人是情绪的动物。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情绪是无处不在的。学前儿童在遇到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时,产生诸多复杂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人而言,情绪并不是完全可控的,当某一种情绪,比如失落感产生的时候,在其表现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调节,以免其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
3、消极评价给学前儿童带来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孩子,由于在一些方面表现达不到父母家长们的愿望,父母往往对其表现难以满意,从而经常批评孩子,甚至是挖苦、讽刺孩子。这些类父母看来,孩子是为其争取虚荣的,为其带来荣耀的,他们永远不会满足孩子的表现,即使孩子努力了也是如此。有的甚至经常把“你这个笨蛋”、“傻瓜”等等之类的言语挂在嘴边,当孩子一有难上让其满意的表现,立马进行刻薄的训斥,而不是给予孩子鼓励。这类孩子由于长期缺乏表扬,容易形成“我是最差劲的”、“我是笨蛋”等“低人一等”的心理,久而久之,其不良情绪长期累积而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甚至在某些时候会酿成一定的不该发生的悲剧。
学前儿童不良情绪的调节途径
1、为学前儿童营造一个关爱、尊重、欣赏的环境
首先,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关爱,不仅要关爱孩子的饮食起居与身体健康,也要关爱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情绪波动,同时对孩子的不足与缺点要给予接纳与容忍,让孩子每时每刻感到自己被父母关爱的感觉。父母要告诉孩子,父母都爱他,让其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然后父母要去挖掘孩子的长处并告诉他,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当然,关爱也要适度,不能让父母的关爱,变成对孩子的“溺爱”。
此外,父母要学会欣赏孩子。孩子就像一棵沐浴于早晨阳光中的树苗,需要父母的欣赏与培养,孩子才会感觉到具有安全感,才会感觉家是一个自由自在、可以完全放松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好的得以发展,才能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2、学会鼓励孩子,教育儿童自信
天下父母均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但就像树苗一样,要长成真正的栋梁,需要充足的阳光与水分。孩子要成为一个自信、乐观、上进的人,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对其进行鼓励,以在人格品质的成长上给予其足够的营养。比如当注意到了孩子整理房间的行为,父母可以对其表示欣赏:“我发现你今天已经整理了房间,现在房间焕然一新。做得真棒!”当孩子在周末主动把家里地板拖干净的时候,也可以对孩子表示欣赏:“我觉得你是一个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好孩子。”当孩子在他人面前有积极的表现时,父母也可以对孩子表示欣赏:“有你这样的孩子,爸妈觉得很高兴很开心。”因此,作为父母,要在生活中时刻注意孩子的积极行为与表现,对其每一次好的表现,父母都应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表示鼓励,并告诉孩子努力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取悦其他人,要让孩子在每一次好的表现之后,都得到来自父母的赞赏与鼓励:“爸妈真为你感到高兴。”
教育孩子自信,需要给孩子创造展示其长处的机会。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智力长项。家长可以有意识让孩子在邻居或别的小朋友面前展示其长项,从而帮助其建立自己的自信。
3、营造和谐、多元的家庭情绪环境
学前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在于家庭,通常有80%的时间是处于家庭环境中,因此家庭内部的情绪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和谐的家庭情绪环境,需要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维护。首先,作为长辈的父母,要学会以身作则,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不良情绪,在面对孩子时,父母的情绪要保持平稳、温和,不能有大起大落的情形发生,有些由情绪引发的失态言行要充分注意不能显露在孩子面前。孩子的情绪是多变的,也是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次,家庭成员间出现纠纷之时,应先保障孩子远离家庭成员间的纠纷与摩擦,避免孩子因受大人影响,或模仿大人的不良情绪表达,导致孩子在心理形成一些错误产生对认识方面均。最后,要注意家庭情绪环境的多元化发展。现代家庭大多是“一家三口型”模式,大多数家庭中均只有一个小孩,算上父母就是一家三口。由于家庭成员少,家庭生活中人的情绪构成就相对单一,从而难以形成科学、多元的情绪环境,使得合理的情绪环境难以真真正形成,从而使不良情绪的产生具备了土壤。现代社会一个三口之家要形成多元化的家庭情绪环境,最好的方法是可适当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同住,从多可维持情绪环境的多元平衡,从而有利于孩子不良情绪的调节。
学前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是日常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学前儿童不良情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反应,或者是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得到过多的表扬,也可能是因为经常的消极评价给学前儿童心理上带来的影响。对于学前儿童不良情绪的调节,首先是要营造一个关爱、尊重、欣赏的环境,并适当的鼓励孩子,教育并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营造和谐、多元的家庭情绪环境,同时教育儿童以正确的方式表达不良情绪。总之,要调节儿童的不良情绪,需要父母坚持不懈的努力,充当孩子健康成长的指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