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 变换饭菜的花样,把一些幼儿不喜欢的食物混合在喜欢的食物里,让幼儿慢慢习惯它的味道。
最后家长让孩子多体验一下买菜,洗菜和做饭的快乐,激发幼儿对饭菜的兴趣,不要怕麻烦或者怕孩子捣乱。
老师要做的:让孩子了解食物是怎么来的,吃了有什么好处,认识到挑食的危害,多给他鼓励和赞扬,说:“今天的菜这么好吃,你可要多吃点哦”。他认真的点了点头,在吃饭时,我时而投去鼓励的目光,时而对其竖起大拇指,时而夸夸今天真能干,如此一来,他进把碗里的饭吃完了,还有要他看看别人吃饭时什么样子的,给他有榜样的示范。
最后,我知道了要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我们应该这样做:从这个案例中我领悟到:要纠正不当得饮食行为,培养其良好的进餐习惯,我们应该做到:
一是需要坚持正面引导。每个小朋友们的情况不同,一定要因人而异,从正面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单一地批评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效果未必会好;因为有挑食习惯的幼儿吃饭时特别紧张,孩子紧张,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肠胃蠕动,减少消化液的分泌,产生饱胀感觉。如果成人强迫孩子吃下去,会导致孩子哭闹或呕吐。因此我坚持正面引导,在帮助幼儿理解相关的营养健康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变孩子心理上的变化,激发他的进餐兴趣。强化他能表现得更好的念头。给他创设宽松、自然的进餐环境。
二是要让孩子有趋同感。孩子如果是发自内心认识到挑食行为不好愿意尝试改变,而不仅仅只是成人的强迫,那么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行为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通过健康教育活动以及请值日班长播报食谱的环节,就是为了让孩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从而为自觉自发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打下基础。
三是循序渐进。要改变孩子的挑食习惯和心理障碍不是一天就能行的,而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从小就不吃的食物,要她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于是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要是他不喜欢吃蔬菜,开始我给她少盛点,吃完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后逐渐增加,让她慢慢地逐渐适应,不感到很大压力。要允许他循序渐进的接受,逐步自觉的把进餐当作一种本能需要,这样则会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和他们的发展需要,不仅孩子们吃的开心,老师也轻松很多。
四是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担心幼儿吃得太少会营养不良而放弃,在这一点父母要达成一致,告诉孩子:你可以不吃,但是饭后没有零食吃。 一定要说到做到。
要做到家园共育。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光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和努力是不够的。幼儿园做的再好,家长不重视、不配合,任其自由发展,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一定要得到家长认同和支持,和家长达成共同的目标,制定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同时进行,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幼儿挑食情况以及家庭采取对策情况的调查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