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孩子易于表现的事物
易于表现的事物首先是其特征鲜明、形象生动可爱的,能够引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如造型各异的瓦罐、大小不同的石子、千姿百态的花草、形状不同的树叶等都是很好的选材。
(二)选择孩子身边刚发生和最熟悉的事物
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会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引起他们的联想,并能激发他们的绘画创作欲望。越是孩子熟悉的事物,越能引起孩子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孩子自觉地将美的事物变成自己表现的对象。如:漂亮的糖果、小狗、小猫、秋天的树叶等内容,就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题材。
(三)故事、游戏和动物是孩子们的最爱
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有趣的游戏,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都是小朋友的最爱。这些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还能为孩子的创作提供表现的空间。因此选择《小马过河》、《佩琪猪》、《恐龙世界》、《捉迷藏》等内容,在激发孩子创作热情的同时,可激发孩子的想象与创造。
(四)选择的题材要生活化
选择的题材内容要来源于孩子生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可选择《芭比娃娃的裙子》、《我爱洗澡》、《爷爷有办法》等,中班可画《我自己》、《太阳娃娃》、《到处旅行的蜗牛》等,大班可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来,如《我想象中的小学》、《我的好朋友》等。这样的题材接近孩子的生活经验,他们感兴趣,并能发挥出自己的表现力。
五、幼儿教师要注重激励,增强创造的信心
每个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和鼓励,渴望获得成功。幼儿年龄小,激励显得更加需要和重要。因此,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激励幼儿,增强幼儿自信心。
(一)如何运用语言激励
多说一些激励幼儿信心的话语。如:“看谁画得好?”、“谁最大胆画?”、“看谁最能干?”等激励幼儿上进心。又如:“我来帮帮你。”、“你愿意再来试试吗?”、“我知道你一定会成功的!”等帮助幼儿增强信心的话。又或者用直接肯定的话语,如:“你画得真好,很漂亮!”、“你想得真好!”等肯定幼儿创造成果,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是被接受的,大大激发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使幼儿大胆尝试。
(二)如何运用情景激励
精心设计一定的情景,激发和鼓励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如何运用评价激励
评价是美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幼儿再创造的自信心。否则,会打击和伤害幼儿自信心。因此,教师要认真地把握好评价的环节,充分发挥评价激励的作用。如:大班美术活动《造新房》的评价中,首先教师作肯定,然后提出寄望:“君君小朋友设计的房子很漂亮。但房顶除了用三角形外还可以考虑半圆、梯形等。”第二次活动《未来的城市》设计中君君已经注意上次老师的评价,创造性地设计出多种多样,非常别致的楼房。
(四)如何运用成功激励
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高兴和自豪,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
六、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的想象空间,拓展创造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像、形象或画面。想象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
(一)如何诱发幼儿想象
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避免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教师可鼓励孩子们对太阳的外型进行大胆的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一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如何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结束语]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启发。“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竭尽全力,从娃娃抓起,尽量把每一个幼儿都能培养成具有创造力的有用人才。为伟大祖国的明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幼儿园指导纲要.北京: 同心出版社.2001
[2] 李观政.为了孩子的快乐与发展. 北京: 同心出版社
[3] 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高石.儿童创造思维训练法.改革出版社.2003
[5] 张晴艳.“玩”使美术教学适度精彩.幼教博览.2014(1)
[6] 宋婷.让幼儿绘画教学回归童心.幼教博览.2014(5)
[7] 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8年5月第一版
[8]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 杨国兰.陆香. 在绘画活动中启迪幼儿创造力.学知报. 2011-04-04
[11] 刘诚.生态是艺术教育.让儿童发现自己创造力的艺术课程
[12]朱兰芳.吴莹.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表现美的能力.二十世纪生活(第一卷)2011年5月第1版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研究 (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