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研究
[摘 要] 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创造的关键时期。通过绘画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本此^文档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研究: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2、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触发幼儿的想像力4、指导幼儿创造性地运用绘画材料,多种效果表现情感体验。
[关键词] 幼儿;绘画;创造力;素质;潜能
在当今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过程大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在《纲要》中也曾多次强调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意义。当代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世纪的栋梁,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他们要适应未来科技、知识高速发展的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
每个人从出生都是具有创造潜力的。什么是创造力?就是指主体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受知识、经验、能力、条件所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因年龄较小,掌握的知识不多、阅历事物较为简单,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是初级层次的,与他们自身能力相吻合,对他们自己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但不一定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甚至有时候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的、有缺陷的、是顽皮、是任性等相联系。即常以不懂事、不守规则、钻牛角尖、提出很多奇怪问题等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让大部分幼儿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将幼儿的这种富有探索的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在言语上或者是行动上阻止幼儿创造性的萌芽。绘画教学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必修课,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在教学中只重视幼儿怎样看画什么比较像、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按照老师的示范摹仿,不了解绘画教学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认识事物能力的培养作用。实践证明如果一味偏重技法摹仿将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限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1.],那么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幼儿教师应注意对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绘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来自家庭生活环境的,比如爸爸妈妈对事物的描述。有的来源于幼儿园环境,比如幼儿教师对常见事物的描述。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幼儿教师,因为幼儿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时间较长,所以幼儿教师要提升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毕淑芝、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8.]幼儿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去模仿教师的各种动作,说话语气、表情等等,进而学习教师的表现行为和对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具有创新型的教师在教学方面喜欢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引导幼儿的创造力。这些富于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就会成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榜样。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幼儿教师提升自身创造性素质,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侧重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积极的表现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这种观念的教师才会自觉地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不至于把前面所说的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甚至是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绘画课上,一位教师让幼儿画海底世界。教师在示范画上画了大海、船只等。有一名小朋友没有按照老师的画法做,却将大海画成了小汽车,海底世界的小动物都在汽车里尽情的玩耍。老师就好奇的问幼儿汽车怎么可以在水里呢?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呀,海底世界的小鱼小虾也喜欢开小汽车,他们去上学就不用走路了”。当即老师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在每次的绘画课上都能发挥独特的想象力,创作出大家都无法想象的画面。
二、幼儿教师要精心选编教学内容
(一)正确选择能激发幼儿求知欲,幼儿好奇心,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
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随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21.]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比如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条件,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增强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将幼儿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
(二)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幼儿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研究 (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