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并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于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学会理解别人,并尝试体验长大后可能成为角色。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在游戏中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游戏分为单人游戏和多人游戏。顾名思义,单人游戏是一个人独自参与并完成的游戏,多人游戏(也可以叫做合作游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游戏常常以多人游戏的形式出现,多人游戏是游戏的主要成分。在多人游戏中,富含着社会性教育因素,有分工协作,有人际交往,有相互尊重与谅解,甚至有社会责任和义务… … 在这里,孩子们学到了他们作为社会人应该具有的一面,为他们融人社会,真正地成为社会的一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内容包括:亲子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的发展;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四)游戏促进幼儿情绪的发展
幼儿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对幼儿社会交往的作用;情绪对幼儿个性形成的作用。其发展的一般趋势为:情绪社会化;情绪的丰富与深刻化;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而通过情绪社会化趋势表现为: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绪表达的社会化。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待焦虑都需要得到表现。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如何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途径,从而能够设法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的最大特点是其目的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为: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它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或物品。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攻击。3、从工具性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小班儿童的工具性攻击性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儿童的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余于工具性攻击。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儿园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击性行为以后发动报复行为,碰到对方是男性比对方是女性时更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因此游戏好像是儿童情绪的晴雨表,教师可以从游戏中观察了解到儿童的喜怒哀乐。如一个小女孩抱着她心爱的洋娃娃,温暖地抚摩、亲热、说悄悄话,也充分表现了孩子愉悦美好的心理感受。
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重要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他们选择一件玩具。这个玩具代表了他所惧怕或不喜欢的东西。在游戏中操作和摆弄它,能够使儿童消除害怕或者厌恶的情绪,重新获得自信,解决问题。如儿童乐意玩医生和护士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扮演医生或护士,津津有味地玩着打针的游戏。有的孩子在娃娃家中哼着唱歌哄娃娃睡觉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里利用游戏让儿童掌握一些难以掌握的词。例如,用示范法让女孩掌握“你”字,不成功,用游戏情绪激动法则成功了。姨妈问她:“这只手风琴是谁送给你的?”女孩答:“刘老师送给你的。”姨妈立即说:“啊!送给我的。”随即拿走了。这使女孩激动起来,立刻叫喊:“送给我的。”从此对“你”、“我”二字十分注意。有时说了“某某给你的”,立刻改正为“给我的”。有时干脆先说“给我的”。有时干脆先说“给我”,再说“某某给我的”。
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当孩子们在跑、跳、攀登、爬的活动中,加快了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且增强体力,使他们的动作变得协调、身体越来越结实。而儿童在从事玩沙、绘拼图等需要小肌肉活动的游戏时,可以训练手指、手腕、手掌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使儿童变得更加灵巧。
三、 游戏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一)让游戏成为教学的基本内容
以游戏作为幼儿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幼儿的一种基本活动,可以将其纳入到幼儿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其实质就是将儿童自己的游戏转化为幼儿教育的过程。就操作的方式而言,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内容的实践路径实际上就是幼儿自选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即幼儿需提供时间、空间与机会,给予幼儿自主活动的权利,鼓励与支持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让自选游戏成为在幼儿的基本活动内容和成长体验。幼儿教育教学归根结底是体现或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全部活动之中的。于是,幼儿教育教学的内容按照活动类型及属性的不同,可有生理性的生活活动、常规式教学活动、自选的游戏活动等基本的内容组成。把幼儿的自选游戏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基本内容无疑便是将游戏转化成幼儿教育教学内容的基本体现。
论幼儿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