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三、“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实施一路一带战略,是要实现双赢、多赢,而不是做慈善,不是给对方打工或无私奉献,因此,一定要有风险意识。特别是部分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风险很大。西亚地区战火纷飞,中亚地区潜在威胁也不可忽视。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目前政府部门都对一路一带给与了极大的热情,甚至对出口亏损给与巨额补贴。就以中欧班列来说,比起海运要贵很多,虽然在时间上节省了很多。因此,地方政府和运输部门职能给有关企业大量补贴。这种现象如果是在初期市场培育上有必要,那么到正常运营阶段,就不应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我们走出去的主体也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企业、帮助企业走出去,但不能代替企业,更不能像在国内政府大包大揽那样。
在国家大政方针感召下,各地区、很多企业都加入到走出去的行列。特别是各地政府,都准备了数量惊人一路一带战略实施项目。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形成竞争,就像当年中国南车和北车在竞相压价、海外恶性竞争一样。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机遇 (5)(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