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摘 要】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表现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小学化,迎合“应试教育”,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实在令人担忧,“小学化”更是一种教育的非正常化现象。它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不科学的教育趋势最终将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其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有来自家长、教师、幼儿园、社会趋势等诸多方面。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的策略进行纠正与防止。重点是从宣传到实践,以及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原因危害 防止 纠正
目录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原因危害 防止 纠正 1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 1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2
1.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2
2.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2
3.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2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纠正与防止 3
1. 明确办园宗旨,端正办园指导思想 3
2.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3
3. 靠拢幼教规律 3
4.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
2. 党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M]. 4
8. 姜勇 庞丽娟 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4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有的学前教育机构将小学的部分,将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等运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正常化、规范化、普遍化的一种教育现象和趋势。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主要就是在幼儿期。在这个如此重要的时期,游戏才是幼儿园孩子们的天性和主要活动形式,我们应以此为基点,来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可是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却盲目的过早的向小学教育靠拢,这是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
因为个人工作因素,时常接触家长,听身边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相比较,把周边的幼儿园相比较,某某幼儿园已经在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会写多少多少的字等等,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也导致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为了获利,很多民办幼儿园丧失了教育立场,一味的迎合家长的需求。
其次,家长们本着这种“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思想、很多民办幼儿园迫于招生压力、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产生:①直接原因:小学一年级课程设置不科学,小学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学时紧张,家长一方面虽然认为幼儿园不应学习小学内容,但是又担心孩子进入小学之后赶不上进度,打击了孩子的学习信心;;②主要原因: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些家长以孩子识字、背古诗、算术能力为荣,强烈要求幼儿园让孩子多学知识、留作业,一些幼儿园为了生源问题,不得不受牵制于家长,从而偏离办园理念与教学原则;③根本原因: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导向,俨然以让分数成为了社会、家长、学校、学生们唯一的追求目标;④其他原因: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目前的幼儿教师多数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开展先进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只能“随大流”。
而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可是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兴起,“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强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泛性。而幼儿教育“小学化”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又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由于广泛性和严重性,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了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对这一倾向我们必须予以纠正,然而更重要的是要防止。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发展有弊无利,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剥夺了幼儿快乐的童年。
1.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集体和神经系统都还很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皮层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木讷。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戏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2.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这样超前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相当于揠苗助长,机械的“学习”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影响了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我们不能把大人的喜好加在孩子身上,不能用小学生的行为模式去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更不能在学前阶段就过早地让孩子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透支童年”是极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现象,对孩童的身心发展都没有好处。幼儿教育的规律是什么?通俗的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有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
3.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