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家长的溺爱也会养成幼儿娇生惯养、刁蛮任性的性格,使其在处理同伴关系、人际交往上能力欠缺,只顾自己利益,自私自利,这样的孩子有更多的告状行为。
(三)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活动区域狭窄、可操作材料匮乏、自主活动缺乏规则约束、教师观察不细致及时等情况下,幼儿都比较容易发生摩擦,这就增加了幼儿的告状次数。
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若处理不当也会助长幼儿的告状行为。如幼儿不论事情大小都要向教师告状,教师也都做到了及时的提醒甚至批评被告方,制止他的行为,却没有关注到幼儿告状的初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会使幼儿的告状行为受到鼓舞而进一步强化。
三、进一步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
(一)幼儿园要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幼儿的摩擦
既然大多告状行为源于幼儿间的矛盾与摩擦,幼儿间矛盾不可避免,但幼儿园仍要尽量减少因幼儿园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幼儿间矛盾。
如户外体育活动中,不同班级安排不同的时间段外出,让每个班级的幼儿都能在宽阔的操场上自由跑跳游戏;在室内的区域游戏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受欢迎程度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并用线条、桌椅进行必要的隔离,避免相互影响或争抢空间;在每一个活动中,都要考虑幼儿参与的人数,投放的材料要充足丰富,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班级里的两位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幼儿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适时介入引导,避免矛盾扩大化。通过幼儿园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幼儿间的矛盾,幼儿告状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二)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告状,给予引导或纠正
幼儿的告状行为存在不同的类型与目的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告状行为的类型给予准确的应对,以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1、求助型告状,给予帮助与鼓励
对于幼儿间产生矛盾后的告状行为,教师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程度做出不同的处理。如奇奇告状天天霸占着一本有趣的绘本不给他看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奇奇通过协商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了告状问题又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但遇到比较严重突发状况后的告状行为,如发生了肢体冲突,教师就需要亲自出面解决了。
2、求罚型告状,及时引导与纠正
有时候同伴的行为并没有损害到他人,只是因为能力的欠缺而做的不够标准规范,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就觉得他表现不好,希望通过向教师告状来惩罚或批评同伴,这种告状行为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制止。如小班里,月龄大的轩轩拿勺子比较稳,桌面干干净净的,因此就像老师告状月龄小的烁烁饭菜专门掉地上,表面看是在维护规则,实际是希望教师看到同伴的表现而加以批评。面对这样的告状,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看待比自己能力弱的同伴,不是责备而应该是给予帮助与鼓励。
(三)家园合作促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自主能力
如今的家长都重视幼儿智力发展,但其他方面的发展培养较少,甚至因为宠爱孩子而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容乐观。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在纠正幼儿告状行为的实践中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让家长尽量放手让幼儿独自面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自主应对同伴交往问题,必要时教导幼儿同伴交往的技巧与能力,而家长自己需要做到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如一次中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一一在玩积木,悠悠也想玩就直接过去抢,结果两个人就打起来了。虽然教师及时的拉开了两人,但悠悠的脸上还是抓出来一条红痕,教师及时与两位幼儿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并交换了处理意见。晚上悠悠回家就和父母告状,结果父母只是简单看了眼伤口,发现没有大问题后就教导悠悠要通过协商去获得玩具,并主动要求与一一握手言和。父母这种平静友好的处理方式,让幼儿的告状行为没有掀起波澜,反而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对幼儿发展起到了进步作用。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纠正策略(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