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纲要》中特别强调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要“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语言环境,注意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而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正确想法和主观感受,引导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并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个性特点是好奇心强,控制力差,。作为幼儿教师必采用多种形式,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极思考,以达到锻炼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要做到:
一、在口语表达情景中锻炼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情境表演有场景、角色、情节,表演过程中有动作、有对话,有强烈的直观性,能诱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讲述的愿望。让孩子们观察老师或同伴的表情、动作(采取哑剧形式)开展语言训练,以“观”促“思”,以“思”促“讲”。训练幼儿把话讲完整、讲得体。在丰富和巩固词汇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说话完整、连贯,使他们能沿着一定的线索进行讲述,把事情说清楚,把看到的事物进行恰当的描述。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主题按人物出场和情节发展顺序,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幼儿连贯语言的能力,促进了幼儿口语的发展。
二、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语言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十分必要。
1.边看边说。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学具,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认真观察和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将三支粗细不同的铅笔排成一行,让幼儿观察比较并说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在说的过程中注意幼儿表述是否清楚、完整,数量词是否用得准确。又如:在学数的过程中让幼儿按照老师的程序描述:树上飞来了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树上一共飞来了5只小鸟……幼儿在描述的过程中,不仅要正确表达出数量,而且要正确地表达形成的过程,准确地运用“又”字和“一共”两个词。总之在边看边说地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更要时时把好语言关,使幼儿语言逐步严密、准确。
2.边做边说。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操作的学具,在操作中促进思维和语言的相互作用,相互发展。如在理解数量关系活动中,提供人手一套操作物,教师启发幼儿用小石子、黄豆、花生、珠子排出多1或少1的两组物体,并说出结果“4颗豆比3颗珠子多1颗”等,再进一步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可逆思维,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是培养幼儿口语能力最好的途径,游戏可以提高幼儿视觉灵敏度、发展听力和增强记忆力,提高思维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一般说来,掌握的词汇越多,语言就越丰富多彩,于是我们设计了部分游戏来帮助幼儿增加词汇量,扩大词汇范围。如游戏“苹果熟了”,小象来到果园里,发现了一个苹果,于是说了一句话,看小朋友谁能猜出小象的话。这时,幼儿开始积极动脑,回答也多种多样:“一个大苹果”“一个又圆又大的苹果”“这苹果真大”“我把它摘下来吃”“用鼻子卷下来”……就在幼儿的踊跃发言中,句子里涉及到了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量词等,幼儿可以从中学会不少词,从而丰富了词汇。
四、在欣赏文学作品中锻炼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儿童文学意境奇幻迷离,词句清新明丽,幼儿能够从中吸取丰富的美的滋养,儿童诗欣赏应大力张扬审美性,而降低认知方面的要求。文学作品通过营造情感氛围,能够促使幼儿体验和理解作品,轻松、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文学欣赏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强调感受,意会和体悟。欣赏中采用多种活动能有助于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例如,让幼儿反复朗诵,反复品味,让他们自觉地沉浸在作品的音韵及想象中。让幼儿结合画面欣赏,闭着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把作品中描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想象绘画下来。通过电视媒体使声音和动画融为一体,幼儿更能进入艺术境界,之后请幼儿谈谈通过欣赏自己有什么感受。专门的欣赏活动后,再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时间,如餐前眠后、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凭自己的智力、趣味、爱好、个性差异、自由的想象、模仿朗诵作品与主人公一起伤心、渴望,产生共鸣,进入角色。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多读,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健康地发展。
浅谈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