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的观察与分析——以A幼儿园中班为例
这类“文静乖巧”的孩子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根据儿童心里学研究,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渴望,而一些因为自信心不足,害怕出丑、害怕遭到拒绝的小朋友选择了逃避。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让她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重拾自信。
(四)矛盾型儿童
木木也是个非常活泼的小朋友,他似乎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要问的问题,有较强的领导力和一定的影响力。老师提出上台表演的时候,木木举手是最快的;不过,损坏游戏玩具,木木干的也是最多的。有些小伙伴喜欢和木木一起玩,觉得他很热情;有些小朋友却不喜欢和他玩,觉得他没有礼貌。
像木木这一类的幼儿,非常常见,被一些同伴喜欢的同时,也被一些同伴所讨厌。这些幼儿一方面能力较强,性格较活跃,能领导大家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有一定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有时候会压制同伴,行为有时会具有破坏性,会引起同伴的反感。
(五)一般型儿童
悠悠是个小姑娘,她不像玺宝一样受到很多欢迎,也不会像乔乔一样遭到别人的拒绝,更不会像木木一样损坏过游戏玩具。她有妞妞一样的文静,却并不会胆小;有一定的自信,却并不会特别活泼好动;她乐意参加集体活动,一人独处也很开心。
悠悠这一类型的小朋友,似乎没有明显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有自己玩得非常好的小伙伴,也有不愿意一起玩的小朋友;在班级里的存在感一般。这个类型的小朋友,其实是数量最多的。我们培养的目标,就是鼓励她们发现和坚定自己的长处,不断增强自信,又始终保持团结友好的优良品质。
综上所述,笔者在带领和陪伴中班幼儿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观察到每位幼儿都有着自己明显的个性,而所有幼儿又有着几类如上文所述的共通特点。
二、帮助不同类型儿童建立良好同伴交往关系的具体举措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清晨的阳光,是社会未来的当家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0年代提出“学会关心”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儿童发展与教育的观念的变化「3」。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则是幼儿身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学前教育研究员和工作者倾力投入的事业。
尊重幼儿自身发展规律,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设计有趣生动的游戏,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带动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是笔者所在幼儿园常见的促进幼儿之间积极交往的举措。而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同幼儿个性不同,身为教育工作者,教授幼儿时断不能一概而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千年以来被教育界奉为奉为圭臬,时刻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针对以上五种类型的儿童,笔者通过实例,采取了具体如下的举措:
(一)加强受欢迎型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级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的观察与分析(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