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的观察与分析——以A幼儿园中班为例
人际交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以共享信息、互帮互助,达到自我满足、生活共赢的目的「1」。幼儿是社会人的初期阶段,重视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和谐的双重需要。当代社会中,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幼儿在家庭中大多处于核心地位。由于长辈的溺爱和父母陪伴的缺失,幼儿成了家中的小皇子、小公主,缺乏自然成长过程,往往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普遍存在交往能力偏低的现象。加之城市小型化家庭环境的普遍和幼儿社会危险因素的多发,家长和社会给幼儿之间的交往增设了愈来愈多的限制「2」。如不重视这个问题,待幼儿逐渐长大乃至未来成为社会顶梁柱时,他们将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给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隐患。及时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呵护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对幼儿未来的重大责任,也是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长远举措。笔者致力于学习研究学前教育已有数载,在幼儿园工作、加入幼儿的生活学习当中,也有数月。今不揣浅陋,将工作中观察到的A幼儿园中班中幼儿(3~4岁)同伴交往的实际情况作一总结和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希望对幼儿成长形成积极的帮助。
一、幼儿同伴交往情况的五种类型及原因分析
A幼儿园的幼儿学习和生活是一体的,笔者以为儿童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其交往的状态密切相关,根据实际情况列举了五种类型的幼儿: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略型、矛盾型和一般型。
(一)受欢迎型儿童
玺宝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小朋友,也是典型的受欢迎儿童。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他很有主意,可以带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能照顾到别人、自带特殊的感染力。像玺宝这样的儿童,每一个小孩子都喜欢他,因为和他在一起很开心;老师也喜欢他,因为他像是孩子中的一个小大人,能团结绝大多数小朋友。
根据心理学研究,这类儿童情绪稳定,反应敏捷,活动的强度和速度适中。他们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且善于交往,在同伴中具有较强的积极影响力。他们在交往中积极主动又能照顾全场,让在场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开心地参与进来。所以,他们得到了很多的正提名,也是学前教育鼓励和培养的目标。
(二)被拒绝型儿童
有一类幼儿刚开始很喜欢交往,也常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参与公共活动,但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妥,让其他小朋友不喜欢,所以常常遭到拒绝。乔乔是个小男生,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他会打断别人说话、直接指出不对的地方;玩游戏的时候,他会不经过老师同意自己调换位置而抢了其他小朋友的座位;看见别人的玩具,他也会不问过对方直接拿过来。所以,乔乔是班里遭到拒绝次数最多的小朋友。次数多了,乔乔也不喜欢交往了。
这一类儿童,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虽然外向好动,但注意力易分散,难以坚持。他们虽然喜欢和小伙伴们交流玩耍,却因为不得其法而错失交往的乐趣。其实,乔乔并不是个例,本性很好,只是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还没有懂得人人平等的意义。仔细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类幼儿往往是因为在家里非常受宠爱,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给孩子造成了错误的认识观。这类小朋友的教育,亟待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正确引导,为之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三)被忽略型儿童
妞妞是个小女生,上课的时候就喜欢坐在最后一排右边的角落里,吃饭的时候也多是最后一个到达餐厅。妞妞很文静,胆子比较小,似乎其他小伙伴不会关注到妞妞的存在。像妞妞这样的小孩子,往往会被其他小朋友忽略,但却不会被老师忽略。
被忽略型儿童多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她们非常文静乖巧,不太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似乎有些害怕,自信心不足,在交往中常表现出退缩或畏惧,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虽然很少对同伴表现出主动、友好、合作的行为,但也不会表现出不友好、攻击性行为。
班级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的观察与分析(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