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B模式的
优点:参与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着义务。因而,这种模式可以使三方的权、责、利分配明确,避免了行政部门的干扰。
缺点:设计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施工招标,对于工期紧的项目十分不利; 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较高,前期投入较高;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的索赔,业主在控制造价和工期方面信心不足;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后,责任不易清楚辨别,设计和施工相互推诿,业主得不到充分保障;业主与工程师、施工方之间协调比较困难;施工方无法参与设计工作,设计的“可施工性”差; 变更频繁,会导致索赔较多。
CM模式
优点:
1、可自由选定建筑师(工程师);
2、完善的管理与技术支持;
3、在招标前确定完整的工作范围和项目原则;
4、预先考虑施工因素,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可以节省项目投资。
缺点:
1、在明确整个项目的成本之前,投入较大;
2、CM经理不对进度和成本作出保证;
3、业主进行项目管理会导致风险增加;
4、索赔和变更的费用较高。
设计—建造方式
优点:业主和承包商密切合作,完成项目规划直至验收,减少了协调的时间和费用;承包商可在参与初期将其材料、施工方法、结构、价格和市场等知识和经验融入设计中;有利于控制成本,降低造价。国外经验证明:实行DB模式,平均可降低造价10%左右;有利于进度控制,缩短工期;风险责任单一。从总体来说,建设项目的合同关系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业主的责任是按合同规定的方式付款,总承包商的责任是按时提供业主所需的产品,总承包商对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有全部的责任。
缺点:业主对最终设计和细节控制能力较低。承包商的设计对工程经济性有很大影响,在DB模式下承包商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建筑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业主招标时功能描述书的质量,而且总承包商的水平对设计质量有较大影响;出现时间较短,缺乏特定的法律、法规约束,没有专门的险种;交付方式操作复杂,竞争性较小。
交钥匙模式
优点;
1、成本低,利润高。对于业主而言,它只需要进行一次招标即可,降低了招标费用。对于承包商而言,降低了投标费用。另外业主的建设成本与承包商的利润是紧密项链的,由于设计、采购、施工承包商一家取得了承包该项目的全部好处,故让它少利润也可以,所以业主的建设成本也相应降低了,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2、业主管理简单,责任明确。承包商是向业主负责的唯一责任方,管理简单缩短了沟通渠道。工程责任明确,减少了争端和索赔。
3、质量好。设计部门在设计时有施工部门的参与,所以在设计时,它就会在设计过程中从施工方法及实际成本的角度尽量选择能降低造价又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方案。
4、工期缩短,成本降低,提高收益。由于设计、采购、施工阶段部分重叠,大大缩短了工期和降低了成本。据统计,EPC总承包模式要比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方式节省工期20%-30%。
缺点:
1、风险承担过于集中。总承包商承担了工程的绝大部分风险,加大了承包商管理难度的同时也给业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一旦总承包商违约,并难以赔偿巨额赔偿金,那么将没有任何单位负连带责任。由于主要风险均由承包商承担,承包商的报价可能较高。
2、合同总价难以确定。因为在招标时,设计图纸尚未完成,所以难以定出合理的合同总价。
3、EPC总承包合同多为固定总价合同,允许工期延长和费用补偿的机会很少,承包商的索赔难度大。
4、对总承包的各方面要求较高。需要总承包商必须全过程或若干阶段,同时具有设计和施工的能力,具有丰富的供应采购资源。
建造─运营─移交方式(BOT模式) :
优点:
1、有利于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通过采取民间筹资、建设、经营的方式,吸引各种资金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基础建设不足与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2、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由建设单位独自承担风险,转换为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贷款者及相关当事人共同承担,其中投资者承担了大部分风险。
3、投资回报率和回报方式明确,有利于减少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间的纠纷。
4、有利于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效率。项目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后,由承包商根据特许经营协议,在一定期限内经营和管理项目并取得利润,以获取投资回报。项目建设质量的好坏和建设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承包商利润的实现程度。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包商会重视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5、有利于在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缺点:(政府面临的风险)
1、当政府对环境基础设施的市场潜力和价格趋势把握不清时,可能对投资者盲目承诺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加大居民和政府负担;
2、如果政府管制不佳,容易造成民营企业的不规范参与和竞争,甚至造成私人的垄断经营,将损害社会公平,并使得政府丧失控制权;
3、少数不具备资金和技术实力的环保企业,为在建设期获得巨额收入,不顾建设质量和建成后的运行状况,采用不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把设施的运营风险全部留给项目本身,实际上是留给了政府。
缺点:(企业面临的风险)
1、政府不讲信誉和政策不稳定,它是民营企业介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最大障碍和风险;
2、项目设计和建设中的风险,包括项目设计缺陷、建设延误、超支和贷款利率的变动;
3、项目投产后的经营风险,包括项目特有技术风险和价格风险等。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5/8/8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五)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