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承包模式(PMC模式):
优点:可以充分发挥管理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统一协调和管理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减少矛盾;有利于建设项目投资的节省;该模式可以对项目的设计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在给项目生存期内达到成本最低;在保证质量优良的同时,有利于承包商获得对项目未来的契股或收益分配权,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在高风险领域,通常采用契股这种方式来稳定队伍。
缺点:业主参与工程的程度低,变更权利有限,协调难度大;业主方很大的风险在于能否选择一个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公司。该模式通常适用于:项目投资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项目。缺乏管理经验的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引入PMC可确保项目的成功建成。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利用银行或国外金融机构、财团贷款或出口信贷而建设的项目。工艺装置多而复杂,业主对这些工艺不熟悉的庞大项目。
三、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动态创新
(一)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选择优势的管理模式
1、PM模式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采用PM模式,业主可将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全部委托给专业化的PM公司,这样既减轻了业主方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建设项目管理的水平,而且委托给PM的工作内容以及范围皆比较灵活,这样就可以使业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去进行更多的选择。总而言之,PM模式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应用于大型复杂的项目,又可应用于中小型的项目;既可应用于传统的D+D+B(设计一招标一建造)模式,也可应用于代理CM模式;既可应用于建设项目建设之全过程,也可以只应用于建设项目其中之某一阶段。
2、CM模式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CM模式主张采用快速路径法施工,有条件的可以“边设计、边施工”,由于设计和施工有条件的来进行平行作业,所以能够实现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搭接,这样就大大地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这也是CM模式的最大优势之所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CM单位在设计阶段的早期便介入,不仅改变了设计与施工之间相互脱离的弊病,而且改善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两者的对立,可谓有效地协调了设计和施工的关系,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从而减少变更费用。由此可以看出,CM模式一般适用于建设周期比较长,工期要求比较紧,不能等到设计全部完成后再进行招标施工的工程项目,或者是投资和规模皆很大,技术比较复杂,组成和参与单位比较多,缺少以往类似经验的工程项目。相反,它不适用于规模比较小,工期比较短,技术成熟以及设计已经接近标准化的常规项目(比如多层住宅)以及小型的工程项目。
3、DB模式的优势和使用范围
采用DB模式,业主将设计、施工以及部分设备材料的采购等皆委托承包给DB公司,业主只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的原则。而且将设计、材料采购以及施工委托给一个公司的模式,还可以节约成本,在设计时考虑到施工因素,采用这种模式同样可以极大地减轻业主的工作量。DB模式的使用范围一般是技术不太复杂,而且比较最适用于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工程项目上(如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建筑、桥梁和道路灯)。
4、PMC模式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采用PMC具有三方面的优势:其一,PMC全过程、专业化的建设项目管理承包方式,使项目管理更符和系统化与集成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大大地提高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其二,PMC往往还会协助业主完成有关的项目融资方面的工作,使业主以项目为导向的融资工作变得更为顺利,从而亦可以降项目低投资的风险;其三,PMC合同通常是采用成本加酬金的方式,并约定实际造价要少于GMP的节省额提成部分以及超过GMP时责任承担的方式,由于建立了约束和激励机制,很有利于节约投资;最后PMC也可以帮助业主精简建设时期的管理机构。由此可见,PMC模式一般适用于投资和规模巨大、工艺比较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或者是业主方由很多的公司组成,对工程的技术工艺并不熟悉,因此PMC模式则需要管理承包商有成熟经验的项目。
5、DM模式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采用DM模式,业主将建设工程项目之设计和管理交给DM公司,因此同样对业主来说,其管理工作量小,另外对业主的技术管理水平要求不高,而且因为设计和后期的施工管理皆交给了DM,DM一开始就考虑到施工各方面的因素,实现了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对项目的全面控制,肯定能加快施工进度并降低成本。由此可见,DM模式一般也应用于大型的复杂项目,
6、EPC模式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采用EPC模式的优势则在于业主只需要进行一次招标,然后只选择一个EPC总承包商,并不需要分别对设计和施工招标,这样的模式不仅减少了招标的费用,而且又可以使业主方管理以及协调的工作大为减少,而且因为设计和施工是一家单位,便可以进行有条件的边设计与边施工,工程变更也会因此减少许多,工期较短了。而且对业主来说,另外一个优势则是风险主要由EPC承包商来承担。由此可见,EPC模式的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于一些工期紧、技术复杂而且又不想增加协调管理以及其它工作量的工程项目比较适用。假如项目业主比较担心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以及其他风险,不妨采用EPC模式,将设计、施工以及所有的设备材料的采购皆承包给一家单位,这样就可以转移大部。分的风险。总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EPC模式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它大多集中于石油化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以及电力工业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建设工程项目具有以设计为主导、投资额巨大、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EPC工程总承包市场必将是一个规模大、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市场,同时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我国建筑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二)在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工程管理模式动态创新
随着我国国有投资比例的逐渐增大,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是大型公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改革仍有非常大的空间,以上所阐述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许在国外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一定皆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这就需要我们懂得如何在现存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进行动态创新。
1、根据工程项目规模大小进行模式选择与创新。建设工程项目在规模上的不同导致了其在各个方面皆存在诸多的差异。例如,与那些传统的中小型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相比,规模比较大的建设工程项目则具有风险高、投资大、影响深远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应该在原来模式的基础之上探索出更为严格、谨慎与规范的管理模式;而传统的中小型建设工程项目为此也有必要探索出与以往的中小型建设工程项目不尽相同的管理模式。
2、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进行模式选择与创新。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1、以国有控股投资为主体的国有开发投资。2、以民间投资参股或者控股为特点的混合所有制开发。我们可以根据两种投资主体不同的特点、行为方式以及业务范围分别选择并创新出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来。具体的做法是:针对国有控股为主体开发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要在现有主导模式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投资与建设的分离,而对于民间投资参股抑或是控股的投资主体而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更多地去开展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模式选择与创新。在如今当PCM、EPC、CM等模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的时候,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可以通过开展模仿性的创新,具体的做法: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如上节所述),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项目管理经验以及管理模式来寻求适合我国项目的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一种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都需要加强参与各方的信任和理解,彼此合作,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抓住机遇,在总结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积极汲取国际先进的管理实践经验,加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以及创新。
总之,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特点皆不相同,但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与创新的主要因素不外乎工程项目的范围、工程进度、项目复杂性以及合同计价方式等。在对以上那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选择的时候,不能单单就模式本身的长短来进行选择,而是要根据工程项目自身以及参与各方的特点来综合考虑并创新(选择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五、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过程创新
(一)纵向创新——科学的理念贯穿始终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6/8/8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六)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