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个性化教育
【内容摘要】:个性化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面向全体幼儿,个性化教育承认幼儿在家庭背景、生活、情感、智力、性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教育只能适应这种差异才能使每个幼儿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个性化教育立足于从幼儿的个性特征出发,为幼儿设置适当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家庭 幼儿园
什么是个性化教育呢?简单说个性化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培养自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每一个孩子成才!每个孩子从小就有不同的天赋,个性化教育就是追求学生潜能发展的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教育。它可以把学生的天赋发挥到极致,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教育学中的个性可以理解为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反映或表现。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异性。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定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 独特特征的总和”。
[1]所谓个性化教育,又称个性教育,就是 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与划一性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是培养和强化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不良个性素质的统一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转化过程,是个性化 与社会化、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
[2] 其主要内容包 括三个方面:培养良好个性;矫正不良个性;使个性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与需要,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个性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健康和谐的发展。个性化教育主张教育要承认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特长和爱好等不同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施以有区别的教育,促使个体和谐完美的发展。个性化教育不仅仅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是既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要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既要培养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又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化教育认为,个体不是以领会和接受社会文化为唯一目的,不是单纯地适应社会,而是通过接受教育培养,使自身成为个性健全、富有创造性与开拓性的人才来满足社会需要,以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为目的。
我们所说的“个性”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而是 指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因此,是有个性。在这个意义上,个人就等同于个性
生命的独特性所表示的意义是:
(1)唯一性。每个人的生命是唯一的存在,是基于自己独特的遗传基因,基于自己独特的环境和实践活动发展而成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命唯一地属于他自己。正如社会学家米德所说,一个人就是一种个性。
(2)不可重复性。人是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的,是一个“进行时”。因此,生命在时间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他是什么取决于他在时间变化中所遇到的条件和现实。柏格森因此把人看作一个时间性的存在,时间在流畅,生命在绵延之中,此时的生命与彼时的生命是不同的,是不可重复的。
(3)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间不可能存在两个绝对相同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作为无可替代的独立个性存在着。
(4)自我性。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属于一个共同体,但他把共同体的因素融进了他自己的行为之中,对社会都是通过自我的独特和唯一角度来反映的。所以,同样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唯一的模式。 我们说,每个人之间有所不同,即都有其自我独特性,具有不可重复和不可取代的唯一性,都有其对社会独特的感受和经验,有自我独特价值的觉识、自我的价值和尊严。一个人可以失掉外在的一切,但不可能失掉生命的自我独特性。生命是独特的,“生命作为对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的肯定而成为标准,它有责任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形式”。
学前儿童的个性化教育(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