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作班牌、创设环境:
(1)宽松、愉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总是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新生入园前,老师要提前做好装饰和美化活动室、楼道、室外等场所的工作,让幼儿来园后感到和家里相似的亲切和温馨。一个温馨的、新奇的、有趣的活动环境能给幼儿一种舒服、愉快的情感体验。老师可以将活动室内布置成幼儿感兴趣的动画场景,也可以悬挂幼儿喜爱的气球,摆放孩子喜欢的玩具等,增强幼儿对活动室的好奇心。
(2)通过以往工作中的观察,幼儿园的新生入园后,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几十个陌生面孔时,很难在短期的内全部记认下所有幼儿,从而导致本班幼儿与别班的幼儿混在一起都无法辨认。有时碰到只是哭闹,一句话都不说的幼儿,更是让老师手足无措,没有办法。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不断的探索,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每班老师提前做好本班的幼儿班牌。班班有区别,班班有特点,胸牌上显示的内容应有幼儿的照片、姓名、性别、所在班级等,这样,即便是遇到混班的幼儿和只哭不说话的幼儿,老师也能快速的识别。
2.精选音乐、投其所好
(1)音乐可以抚平焦虑,令人心情愉悦。对三岁的幼儿来说,节奏明快的儿歌他们很喜欢,通过多媒体播放,配有活泼有趣的动画效果,孩子们会更喜欢。老师提前准备好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儿歌和幼儿喜爱的动画视频。活动的组织中,多带领幼儿模仿视频中的简单律动,悄悄转移幼儿注意力。实践证明,次方法针对哭闹比较厉害的幼儿,有效的转移幼儿注意力是不二之选。
(2)幼儿来园后,哭闹的孩子非常渴望老师的关注,需要老师更多的安抚,但是每班的老师最多三个,而哭闹的孩子多,老师一一关注根本不能实现。如果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一些幼儿喜爱的小食品和小玩具,会对哭闹的孩子起到很大的安抚作用,孩子们的焦虑情绪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3.及时鼓励、循序渐进
(1)对于情绪一天天好转的幼儿,老师一定要及时予以肯定,并用幼儿喜欢的小贴花、小星星等小物件鼓励他们。孩子会发现,自己不哭不闹时,不仅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还有奖品拿。这样,孩子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好,还能带动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
(2)新生幼儿都有一个适应反弹期,虽然经过老师一段时间的安抚引导,孩子们已初步喜欢上幼儿园了。但是,老师绝不能就此松懈,更要一如既往的做好微笑点名,眼神交流,奖品鼓励等工作,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反弹期。老师的工作要循序渐进,活动的组织形式也要丰富多彩,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头饰、道具等,组织孩子进行手指游戏、角色游戏、情景表演、童话故事表演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熟悉老师、熟悉伙伴,熟悉幼儿园生活,从而更加喜爱幼儿园。
二、新生入园后,巧设方法妙组织
(一)让孩子感受老师的爱:新生入园的适应过程要经历依恋关系的转移阶段,从与家长的依恋关系转移到与老师和小朋友的依恋关系,这是新生入园适应的第一步。所以在孩子出现哭闹现象的时候,老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比如,拥抱孩子,亲吻孩子,帮孩子擦鼻涕,领孩子如厕,帮孩子整理衣裤,教孩子自己进餐,教孩子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等,让孩子从入园开始,就能随时随处感受到老师的爱,拉近距离,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为适应入园打好基础。
(二)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新生入园后哭闹不止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哭这件事上,这时老师要予以幼儿更多的关注与安抚,安抚效果不佳时,给幼儿分发各种各样的玩具,使幼儿的手、眼、脑都动起来、忙起来,巧妙转移注意力,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老师表演结束后,就将表演的舞台完全交给幼儿,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老师恰当组织,当孩子的身心被活动带来的快乐包围了,哭闹已被遗忘;有趣的手指游戏是转移注意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老师组织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说出小手会干的事情,并适时告诉幼儿,小手不光能干事,还可以做有趣的小游戏。激发起幼儿对小手的探究兴趣,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做些简单、好玩、有趣的手指游戏。这些小游戏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幼儿会认真模仿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成功转移,分离焦虑明显减少。老师在活动中随时注意观察,表现好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并奖励给他们小食品或小贴花,鼓励其他幼儿都向他们学习。如果用上述方法都不能使幼儿停止哭闹,此时可以用冷却法。如新生班会有这样的幼儿,家长送来就不停的哭闹,情绪非常激动,对家长拳打脚踢,老师抱幼儿到活动室内,又对老师拳脚相加,有甚者将老师的手、脸的抓挠出血等等。对于这样的幼儿,经验告诉我,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捉摸老师的态度和脾气,此时老师的做法尤为重要,即不能让幼儿觉得老师很害怕,又能感觉到老师的严厉。老师在极力哄幼儿无果时,可以采取不理他,让他哭,尽情释放情绪,当他的情绪发泄出来后,他自己就会停止哭闹,这就是冷却法的效果。
(三)体验幼儿园的快乐:幼儿的哭闹现象逐渐好转,基本能听懂老师的话语和要求时,老师可以多带幼儿去户外转转,散散步,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环境,看一看幼儿园都有些什么?比如,幼儿园的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院子有几棵树,几个花园,好玩的滑梯上有什么小动物等。认一认自己的班是什么班,自己班怎么走,幼儿园里的哪些东西你没见过等。说一说自己喜欢幼儿园的哪些好玩的,好看的,为什么喜欢等。老师带领孩子散步的过程中,不仅让孩子对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及建筑有了初步的了解,还勾起了去体验大型器械的欲望。老师要抓住时机带幼儿去户外体验大型体育器械,这些器械都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通过丰富有趣的户外活动,幼儿体验到了幼儿园里的快乐,不但能有效的解决哭闹的问题,而且幼儿会很快喜欢上幼儿园。
三、入园焦虑期,家园合力促适应
对于刚入园的新生而言,家长配合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孩子尽早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提前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统一意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一)对孩子实话实说:对哭闹比较厉害的孩子,家长可以对孩子“实话实说”,“爸爸妈妈要上班,宝宝要上幼儿园学本领!”用类似欺骗的方法把孩子“骗”进幼儿园,对孩子的入园后情绪稳定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抵触情绪。
(二)接送人员要固定:很多孩子有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送的时候挺好的,换了爷爷、奶奶送就哭着喊着不肯去。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尝试让接送幼儿的人员要相对固定,而且接送的家长对孩子要有点威信,孩子能够接受他(她)的意见和要求,便会愉快的入离园,这样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接送时间要准时:接送孩子的时间准时和人员“固定”一样,对幼儿而言非常重要,因为稳定的规则有助于孩子的安全感生成,如果打破原来形成的心理秩序,就会出现紧张、害怕的情绪。规则一旦定下来后,孩子每天都按固定时间作息,经过一段时间后,安全感和习惯就会逐渐生成,焦虑情绪也会随之淡化。
(四)放下孩子马上走:孩子进入陌生环境,哭闹是正常现象,所以,家长送孩子到活动室,与老师交接完相关手续后,放下孩子就离开,不要多停留,根据我的经验,停留时间越长,孩子哭闹的时间会更长。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的几个工作日,家长的坚持要比孩子更重要。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条件下,每天坚持按时接送孩子入离园,做到持之以恒最好。
(五)特殊情况早告知:孩子在家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告诉老师,如对什么东西过敏、身体不舒服了,或者做过那种手术,不能参加何种活动等,以便老师更多的了解并随时关注幼儿。
(六)入园检查非小事:每天在孩子入园前,家长要做到仔细查看孩子口袋、书包里是否装有危险品,如小纽扣、牙签、小刀,打火机等,这些危险品一旦被孩子带到幼儿园,很可能造成意外伤害。
所以,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很重要,在对孩子的要求上,家园必须一致,幼儿才能适应得更快。
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作为幼儿教师的我,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要肯行动,就会有收获。成长的路上,我正在行动......
参考文献
1、(苏)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38页。
2、史文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其缓解》,《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23 (12): 61-63。
3、祈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教育科学,2003,9(1):56-57。
论幼儿入园前应做何种准备的家园合作策略(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