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入园准备的家园合作策略
[摘 要]幼儿园小班入园新生情绪变化最为突出一,分离焦虑严重。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分离期,尽快熟悉幼儿园生活,幼儿园和家庭,针对这一特点,本文详细阐述了家长和教师两方面的关于幼儿入园前的具体准备工作,通过物质准备、温馨环境营造、游戏化活动等方式,帮助小班新生尽快适应环境。
[关键词] 入园准备;情绪安抚;策略探究;
每年新生入园季,不论哪所幼儿园,小班的孩子都哭闹不止,楼道传出的声音用“撕心裂肺”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年龄太小。小班新生都是3-4岁之间的孩子,年龄小,心理依恋性较强。二是易情绪化。小班幼儿情绪变化较快,极易受他人的影响,也能很快转移。三是自我为中心。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很强,往往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对周围其他的活动并不感兴趣,只愿意选择比较熟悉的环境和人进行交流。四是极度依赖。入园后持续哭的幼儿大多来自隔代带养或是母亲带养,这两种情况非常容易造成幼儿极度的心理依赖。五是过度关注。大多数家长十分关注幼儿园的情况,于是,送幼儿入园后不肯离开,活动室外密切关注,而此时的幼儿还未找到幼儿园的乐趣所在,看到自己的家人在外驻足,掉眼泪,哭鼻子是难免的。归根到底是幼儿的焦虑情绪导致的,在长期的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方法及策略,对小班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效果显著。
一、新生入园前,要做充分准备
(一)家长准备: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所有工作中的重头戏,没有家长的支持、配合,幼儿园的所有工作都不会顺利开展。所以要家长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入园情绪。
家长会是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最常用方法。入园前的第一次家长会,主要目的是拉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家长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了解幼儿园班级的划分,每个班师资的配备,班级老师的工作职责等,同时向家长介绍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等,最终与家长达成共识。
1.物质准备: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家长需要提前为幼儿准备好幼儿园的所需物品,以保障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能顺利开展。如:生活用品(餐具、水杯、毛巾、卫生纸等),学习用品(书包、水彩笔、油画棒、卡纸、儿童剪刀、彩泥、折纸、绘画本等等)。
2.经验准备: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这点非常对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1)教孩子通过尝试并能独立吃饭,学习自己用勺子舀饭菜。
(2)有便意时(大便或小便),会主动跟老师说。多数小班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在园没有父母的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就一直憋着,或者干脆拉到裤子上。因此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在入园前,家长必须引导孩子需要大小便时要主动向老师表达,并掌握大小便的方法。
(3)教会孩子感到口渴时,会表达喝水的需要,或者自己知道渴了要去喝水。
(4)家长要教会孩子,当感到身体不舒服时,及时告诉老师,能口头表达出来或用手指出不舒服的部位。便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点非常重要。
(5)家长要会教孩子如何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上这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能否在短期内愉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至关重要。
(二)老师准备:
论幼儿入园前应做何种准备的家园合作策略(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