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思存在的问题
幼儿将来进入小学和中学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语言的支撑,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幼儿语言的指导和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幼儿园语言教学小学化:
有些教师模仿小学语文的授课方式,对幼儿进行“语文教学”,有的甚至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材料提前到幼儿园大班使用。
2在语言教育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的口语表达,方法欠妥:
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教幼儿识字方面。另外在口语表达方面也只注意到简单的对话与重要模仿,体现不出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因对象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 幼儿对新鲜事物会充满神奇感, 更愿意投入到对神奇事物的学习当中, 然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学忽略了幼儿的实际情况, 在语言教学中创新不足, 课堂设计单一, 幼儿幼儿学习关注度不高。 在教学课堂设计方面, 幼儿教师太过随意, 自认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 自己可以随意应付, 课下备课不勤奋, 课堂上把幼儿当成看客, 不能正确引导幼儿学习语言。
3.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
在语言教育中体现不出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无一定计划与目标,有的是即兴发挥有的是年年照搬,没有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方法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现阶段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受传统语言教学理念的影响, 在课堂上主要是幼儿教师单独授课, 幼儿盲目接受语言教学知识的局面。与此同时, 幼儿由于自身生长环境的不同, 其对语言教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
4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
只在语言课中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不懂得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其它方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和语言本身的综合性和通用性特性;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缺乏深入思考, 对幼儿所处的环境没有过多的研究和分析,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或按照课本, 或按照个人逻辑, 或参照其他教师, 以致教学内容或超过幼儿理解范畴, 或没有结合实际造成理解困难, 或吸引力不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语言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与桥梁, 教师若想对幼儿开展有效语言教育就必须要重点关注家庭教育,但是大部分幼儿教师都忽视家庭教育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5.在语言教育中缺创造性因素:
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只能按预先的备课方案展开一节语言课,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至于从备课到讲课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因素则更少。
(二)改进不足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激发幼儿语言教学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对此, 若想对幼儿有效开展语言教育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上融入趣味性元素, 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例如, 幼儿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知识后, 让幼儿自愿在班级同学面前进行教学演练,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力。与此同时, 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 教师还应该奖励其小红花, 等等。
2创设语言运用的宽松的心理氛围:
宽松的心理氛围是幼儿敢于表达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在课堂中应不怕幼儿说错话,在幼儿说话过程当中不要为了纠正语言而打断幼儿的话,教师要允许幼儿说的暂时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在孩子愿意表达的时候,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表现出倾听的兴趣,完全有可能再次激发幼儿说的可能。幼儿间存在着认知、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纲要》中提出“对语言有障码的儿童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而幼儿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交流时才对幼儿产生意义,因此,教师应接纳他们之间的差异,不光要提供交流的机会,成为交流的对象,对有特殊需求的幼儿,还要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特殊的鼓励
3布置多彩的墙壁,引发幼儿“对话”:
兴趣与需要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动力新《纲要》强调了幼儿园的空间、设施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在墙壁上以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逐步引导幼儿的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以往我们常常把墙壁的环境布置得高高的,幼儿不仅要仰视,而且看得非常吃力,没有与墙壁达到互动的关系。为了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墙壁之间发生积极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墙壁,我们必须将所有的墙壁布置与幼儿的视线平行,成为真正的应答环境.
4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营造语言教学情境
现阶段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为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在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 幼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童话故事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班级播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动画视频, 随后让幼儿对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并进行角色表述, 最后由教师对其语言表述进行点评。这样的授课模式可以将幼儿引入到教学情境中, 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
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比如,小班可选择“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可选择“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可选择“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因此,在幼儿园里,我们在选择内容方面一定要适合幼儿这样才能让他们有能力去尝试“说”,让他们的说话有所进步。
6改善幼儿语言教学环境,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间的话: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知识理解与运用的重要基础, 对此幼儿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 幼儿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将幼儿带到大自然温馨和和谐的环境中, 让他们在感知大自然优美景观与无限魅力的同时理解教师所讲解的教学内容;幼儿彼此之间的交谈,不仅是他们交换意见的方法,也是他们语言能力增强的途径。幼儿之间的交谈可以帮助他们将想法转化成词句,从而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间的交谈,努力避免自己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教师与幼儿交谈,并不只是告诉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发他们说出更多的话。在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将自己定位为教导者、古者。因为如果教师总是提供答案事实或决定性意见,他与幼儿的交谈就会停止。交谈可以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如小组学习讨论某个问题,分享某个活动的经验,或是探索某件物品等,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参考文献
著作:
[1]《中国英汉双语环境下一个中国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
王立波.[J].心理学动态. 1995(02)
[2]《社会交际中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探析》 罗娟娟.[J].新西部(理论版). 2015(16)
[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张海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M]. 2017
[4]《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喜耘.[J].成功(教育),2012(08):65.
[5]《伯恩斯坦符码理论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启示》
杨洁.[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 (11) .
[6]《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赖雅玲.[J].基础教育研究 2018 (4) .
期刊:
[1]蔡淑兰 (1963~),内蒙古师大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8月 第28卷 第四期
主要责任者,网上电子公告[EB/OL].(发表更新日期) [引用日期].获得网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质量评价(五)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