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是农户的还贷率是比较高的,绝大多数农户能如期偿还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村金融机构所形成的大量不良贷款中处于次要地位。
二是乡镇企业的还贷率是比较低的,乡镇企业是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主要制造者,乡镇企业大量拖欠银行债务,造成了农村银行机构亏损严重,破坏了农村信用文化,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农业集体也是造成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居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许多原因,许多村组经济组织曾向农村信用社借款,但由于一些村组农业集体收入低下,难以按期偿还贷款。村组不良贷款是造成信用社的出现大量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村组经济组织信用分析
到2001年全国村级净债务也达到了1187.8亿元,加上一些隐性和没有统计到的债务,估计会更多,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由于村级负债农村金融机构占的份额较大,所以大量的村级债务是造成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三)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1、农户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1)农业的天然属性是农户信用缺失的客观自然原因。
(2)农户分布广,信息不对称所形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3)农户财富少,缺乏偿还贷款的能力。在目前形式下,农户最为重要的财产是房屋,土地只有使用权,农户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情况下,无法变买自己的财产偿还贷款,农村金融机构也束手无策。
(4)由于法制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一些农户恶意拖欠银行贷款,产生了不良的示范效应。
2、乡镇企业、村组经济组织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1)体制原因造成的乡镇企业、村组经济组织信用缺失
产权模糊、投融资体制缺陷以及企业委托代理机制失衡等体制方面的扭曲,是造成我国乡镇企业、村组经济组织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由于缺乏明晰的产权机构和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乡镇企业的产权主体虚化,没有明确的法人实体,没有人真正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负责,经营者在软约束下,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承担的责任很小,往往经营和管理不善,造成亏损严重,最终只能拖欠银行债务或者逃废银行债务。
(2)银行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而造成的企业信用缺失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法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保障。由于我国法制不健全,法律与法律、法律与政策、政策与政策之间存在一些界限不够明确,标准不够统一,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加之行政干预和人为因素,有些正常经济行为的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由于银行的债权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没有构建起金融契约的可置信的威慑信息,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逃废和拖欠银行债务的行为,加剧了乡镇企业信用缺失的现象。
(3)政府干预造成的企业信用的缺失
事实上,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从存量到增量都不完全是银行或企业层面的问题,政府参与微观金融和产业领域,干预银行的商业性经营,所产生的成本、造成的损失却主要由银行来承担,这也是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4)宏观经济波动因素造成的企业信用缺失
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后发生的信用缺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因客观经济情况变化,企业无法取得原计划的经营效果,从而失去了还贷能力。宏观经济波动对以风险经营为生的金融机构具有重大的影响。当经济波动加剧时,一方面会加大实体经济的风险,放大的风险传递到金融体系中,使金融体系的风险系数变高;另一方面会干扰金融机构的风险预期,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五、我国农村地方政府信用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如果一国的政府信用这个信用底线出了问题,那么,它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无法估计。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政府信用缺失问题予以必要的关注和研究。
(一)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
综观我国国内学者对地方政府信用缺失问题的分析和归纳,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功能严重错位,不恰当地介入或过分干预经济活动,严重“透支”政府信用。
第二、地方政府公然违约,不守承诺,导致政府信用缺失。
第三、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缺乏科学性,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而政策经常是朝令夕改,使得公众无法执行。
第四、上级政府信用代替市场信用在相当范围内存在。
第五、政府的政治体制和官员的选拔体制的缺陷扭曲了市场信用,从而影响政府的信用。
第六、地方保护与腐败现象助长了地方政府失信之势。
地方政府的种种失信行为的普遍存在,客观上加剧了政府信用缺失的严重程度,从而,为其他领域的社会信用提供了不良的参照系,产生了极为不良的社会示范效应,信用文化遭到巨大的破坏,农户、地方乡镇企业、村级组织纷纷起而仿效之,失信行为势有越演越烈之势,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甚微,任重而道远。
(二)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危害性分析
1、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破坏社会信用的基础
地方政府是一国社会经济运行的管理者和规则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信用作为一种隐契约,客观上要求当事双方共同遵守契约的内容,从而确保契约正常执行。地方政府信用缺失将进一步动摇和破坏社会信用的基础。
2、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信用缺失的广泛存在直接威胁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基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和信用经济,放弃诚实守信的信用原则,就等于放弃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自身。
3、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4、地方政府信用缺失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并由此形成企业、个人等不良仿效后果,已经从不同的方面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5、地方政府信用的缺失导致的市场秩序不稳定和不断扩大的交易成本,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进而严重影响了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六 、改善我国农村金融信用缺失问题的政策建议
农村金融信用的严重缺失使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也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的不良循环使我国本也脆弱的农村经济雪上加霜,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的发展陷入了水深火热当中。根据分析,导致农村金融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全方位的,所以改善我国农村金融信用缺失问题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常抓不懈,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变全能性政府为服务性政府,带头诚实守信。
第二、加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惩罚机制的约束效力。
第三、加快农村征信业建设,扩大信息开放程度,使失信者无处藏身。
第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宣传力度,构建农村金融信用文化基础。
第五、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建设,努力带头践行诚实经营,诚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树立诚实守信的好榜样。
总之,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缺失问题是一个庞大系统的民心工程,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应该从宏观与微观等各个方面着手,扎实推进,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现创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参 考 文 献
1.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J],《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8期。
2.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经济科学出版社。
3.谢平:“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EB/OL],中广网2004年9月18日。
4.林毅夫等:《中国的农业信贷与农场绩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Goldsmith.R.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New Haven.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